臺廠被蘋果施壓恐丟訂單 關鍵在「機器人」 陸驚人爆發
爲了降低成本維持品質穩定,工業自動化時代來臨,各國皆擴大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範圍,大陸機器人密度已經超越德國,快要追上密度最高的南韓,顯見機器人熱潮。(圖/shutterstock達志)
爲了降低成本維持品質穩定,工業自動化時代來臨,各國皆擴大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範圍,大陸機器人密度已經超越德國,快要追上密度最高的南韓,顯見機器人熱潮。臺灣也加入佈局工業機器人,目前在密度上擠進全球前十,平均每萬名員工擁有292臺機器人,市場也傳出蘋果施壓供應鏈加速自動化,否則就會撤單,面臨自動化轉型壓力。
美國科技媒體wccftech引述金融時報指出,由於大陸官方積極投入自動化領域,提供鉅額的稅收抵免與投資,快速提升工業機器人的密度,每年安裝高達28萬臺的機器人,其中一半由大陸本土企業生產。
報導提到,大陸製造業的實力,加上「中國製造」的雄心,加速機器人在勞力密集型工作的整合速度,但各行各業都加速自動化的衝擊就是就業機會減少。
雖然主要受到大陸經濟疲軟衝擊,但機器人在近幾年成爲重要因子,多個產業的就業人數已經在過去十多年來下降約26.5%,就如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說,物理AI發展至關重要,攸關取代人類的成本,尤其在勞力密集的環境中,未來衝擊恐進一步擴大。
臺灣也出現加速自動化的趨勢,近期市場傳出蘋果要求供應鏈提升自動化與工業機器人的比重,否則可能會失去iPhone訂單,且這次升級設備必須由供應商自己出錢,已經讓部分供應商產生壓力。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今年全球安裝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6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突顯機器人浪潮已是非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