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樓強震後倒塌!專家認「缺乏防震設計」 高樓密集加盆地共振
▲泰國曼谷興建中的審計部大樓因強震而倒塌。(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緬甸昨(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不僅鄰近的第二大城曼德勒(瓦城)慘遭重創,就連遠在1000公里之外的泰國首都曼谷也能感受劇烈搖晃,興建中的審計部大樓瞬間崩塌。新加坡專家指出,曼谷市中心高樓密集,加上地震波在盆地內和高樓共振,而抗震設計又缺乏法規明確規範,導致震波帶來較大損害。
根據《聯合早報》,緬甸於當地時間28日中午12時50分發生芮氏規模8.2的強震,震央位在中部城市實皆西北方約16公里處,地震深度僅10公里,因此就連遠在1000公里外的曼谷也相當有感,曼谷副市長達威達(Tavida Kamolvej)晚間透露,地震在曼谷造成至少9人死亡,其中8人因高樓坍塌遇難,事故現場有117人失聯。
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副教授韋生吉(Wei Shengji)受訪時解釋此次強震後發生高樓坍塌、以及明顯感受劇烈搖晃的原因,「泰國境內沒有向緬甸那樣的大斷層,屬於相對穩定的地質塊體,這次緬甸『地震破裂』向南延伸,震度又較大,影響泰國大部分地區。」
韋生吉表示,「由於曼谷位於廣闊盆地之內,盆地充滿土壤沉積物,容易放大地震波,這些被放大的地震波又進一步和盆地裡的高樓產生共振,導致高樓震感更加強烈。而且,泰國並非經常發生地震的國家,因此曼谷有些建築的抗震設計可能不太嚴格。」
另外,泰國前高層建築地基工程師、地下鐵隧道工程師帕塔拉武(Phattrawut Mungmanee)也在臉書分享他的觀點。他表示,由於曼谷距離湄占斷層、斯里沙瓦斷層等主要位於泰國北部與西部的主要活動斷層約400到800公里,因此當地在設計興建工程時,都預設曼谷發生地震的機率極低,且震波能量會隨距離衰減。
帕塔拉武感嘆,當他負責地鐵隧道工程時曾研究是否地震等問題,他還和其他工程師笑着表示,「這根本是浪費時間!因爲曼谷『幾乎』不可能發生地震」,因此一般在結構設計時,正常設計載重(Normal Design Load)使用的安全係數爲2.0到2.5,主要針對土壓力、結構荷重、地下水壓力,至於地震災害則未被納入考量。
帕塔拉武表示,曼谷大多數建築在2011到2012年以前「沒被要求進行耐震分析」,特別是舊建築和位於非地震帶的公寓,因此無法保證所有建築都能承受7.7級以上的地震,特別是2011年以前蓋好的舊建築更是如此,只有當建商有良心、不刻意壓低興建成本且重視品質,才能保證部分建築物安全。
▲泰國曼谷因發生地震的頻率低,多數建築並未將耐震納入考量。(圖/路透)
帕塔拉武指出,曼谷目前看得到的公寓大樓,約有6到7成是「危樓」,因爲這些都是興建於2011年以前,興建時並未將耐震標準列入考量,因此必須等待工程師安全檢查建築結構是否受損;只有3到4成的高層建築興建於2011年以後,因興建時並不講求壓低成本,因此安全性較高。
帕塔拉武呼籲,地震後應該要遠離老舊建築物與高樓、避免前往23層樓以上的高樓、避免搭乘電梯,且若發現超過一指寬的裂縫或內部鋼筋外露,必須立即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