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制度被批像邊境市場!股民曝「2大缺失」力挺開放全零股

網友熱議臺股制度問題。中央社

臺指期2日震盪,早盤以24,0830點開出,盤中對低一度達23,879點,午盤過後於平盤附近震盪,不過明顯市場態度保守,終場收在23,965點,下跌42點,跌幅0.17%。

一名網友在PTT痛批臺股「制度面落後」,直指同股同日竟出現「整股、零股兩套價格」與「盤中僅4.5小時」兩大缺失,呼籲全面開放即時全零股並思考延長交易時間;貼文隨即引爆討論。多數人贊同零股應與整股統一撮合,質疑主管機關與券商「不願動老系統」,但也有人認爲延長盤時「治標不治本」,真正該處理的是處置、漲跌幅與T+2等結構性問題。

原PO指出,臺股市值進全球前十,「卻像邊境市場」,抱怨零股晚10分鐘開盤、不可當衝,導致同檔股票在同一交易時段出現兩種價格,拖累流動性;另以美、日、韓爲例主張拉長交易時間,並嘆「看過美股就知道我們有多落後」,盼主管機關正視改革。

支持派聚焦「全零股即時撮合」。不少人稱「一個市場兩個價超荒謬」、「高價冷門股買一張負擔太大,零股沒人丟更卡手」,並列舉「零股晚10分」「不能當衝」等痛點;也有人貼出各國時長對比(美韓約6.5小時、日本約5小時),認爲延長盤時可搭配午休,並點名「配息入帳動輒3~4周」等流程老舊。

反對或保留者則稱「延長不會讓股價多漲,只會增加人力成本、稀釋流動性」,直言臺股多數走勢「11點前走完」。不少留言把矛頭指向其他機制:處置「讓散戶想跑也跑不掉」、漲跌幅限制「違反人性」、T+2造成違約風險與「無本當衝」亂象;也有人提醒臺灣是淺碟市場,制度設計兼顧穩定與保護,並指出券商、銀行端系統改造成本高。

延伸討論還牽涉「國安基金是否過度干預」、五檔委託對當衝的影響、證交稅與ETF費用、颱風天是否應遠端不停市等;也有人貼數據稱零股僅佔成交金額約1.5%,改革動能不足。整體看來,網友最大共識是「零股應與整股同軌、即時撮合」最迫切;至於是否延長交易時間,意見分歧且多主張應先解決處置、漲跌幅與T+2等關鍵結構,再談盤時調整。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