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因AI大漲也大跌...只是泡沫?切老:不會特別追飆股、好企業自然會跟上

臺股示意圖/中央社

今天美股臺股都全面大跌,原因只是這一份報告?

其實漲高的股市只是需要一些理由來宣泄漲高的股價與情緒,而這個理由可以是任何負面訊息,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與正確。

不管你接不接受,AI都已經影響了很多人的工作與生活,但這個改變是一個長期變化的過程。除了少數因爲業務的特殊性能馬上因AI技術而受益的企業,例如Meta、臺積電或輝達外,你很難看到一家企業因爲投資於AI建設或服務後就馬上提升獲利,這應該是基本常識,不用特別強調。

所以這份報告說95%投資生成式AI的企業沒有因爲投資AI而獲利,有一半對,也有一半錯......

對很多企業來說,它們還在接受AI與面對變化的過程中,AI改變的可能是人力成本、工作效率、也可能只是原來的服務再加值,增加用戶的忠誠度與使用的黏滯度,這些發展與改變的過程需要時間,要能實質提升獲利當然也需要時間。

但有個重點是,你不用AI,競爭力就一定會逐漸被導入AI的企業追上。所以,投資AI的企業有95%沒因此賺錢的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爲這是確保它們能存活和維持競爭力的投資。

當ChatGPT崛起,Google和微軟、Meta、甚至特斯拉能不發展生成式AI嗎?一定是先加入戰局再說,至於未來生成式AI要如何找到賺錢的模式,這就要交給時間和公司裡的優秀團隊了。

我個人對AI投資主題的思考很簡單,我不會特別追逐AI議題,我認爲很多好企業只需要在原本的核心競爭力持續發展就夠了,它們都會逐漸導入AI技術來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好企業會自己跟上趨勢,不然就要面對被時代淘汰的厄運。

反倒是過度追求因爲AI技術而業績大爆發的企業股票更有風險,因爲業績爆發代表的不是常態,當業績成長趨緩時股價也會大幅修正,而你真能確定自己不是跟着羣衆,在某家企業業績最火紅時跳進去?

這也是爲什麼巴菲特總是冷眼旁觀這些喊得震天的科技革命,避開那些漲翻天的科技股,最後還是可以靠着他手上的這些傳統企業打敗衆多基金經理人績效的原因,那些沒有AI前就已經擁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纔可能是馬拉松競賽的最終領先羣。

◎本文內容已獲 切老滾雪球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