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違約交割僅1676元!今年還有3筆未達千元 營業員曝原因

▲臺股示意照。(圖/記者湯興漢攝攝)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臺股520行情溫吞,加權指數終場只小漲2點,盤中櫃買中心20日盤後公告違約交割金額僅1676元,爲上櫃、興櫃今年以來第4低的紀錄,引發市場熱議「小錢也要欠!」。熟悉內情的營業員指出,同一人先賣後買交易要注意系統帳進帳出時間差,交割帳戶錢不要算太剛好,帳戶餘額充裕較不易出現這個問題。

櫃買公告,扣除單日違約交割金額數爲零的日子,今年最低一筆違約交割在1月15日,當天興櫃違約交割金額只有618元;第2至第4低皆由上櫃交易貢獻,分別是3月6日上櫃公司違約交割通報金額僅960元、2月12日987元與5月20日的1676元。

有民衆在投資討論版上自爆,過去曾因爲帳戶餘額過低未發現,「欠3元沒補差點被列違約交割」所幸營業員來電通知手機暢通迅速轉帳,才逃過一劫,此後帳戶餘額都會多放千元,避免信用破產。

臺股有「T+2」制度,買賣後2個交易日內餘額要補足,另有營業員私下指出,有投資人將前筆賣出股票的匯回資金入帳時間卡太緊,連動到下筆買進出帳時間,形成違約交割,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帳戶多放一點現金,或是提前連通券商線上借貸管道,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金管會證期局、證交所與櫃買中心都曾多次向外說明,違約交割的投資人可能得負擔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甚至會影響開戶交易和信用紀錄,連帶影響房貸、信用卡申請。

另外,券商可向違約戶收取最高成交金額7%的違約金,並追償因違約所產生之債務及費用,而若情節重大足以影響市場秩序者,面臨3年以上至10年以下的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