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高薪榜:這家遊戲廠「非主管」平均年薪,為何勝過臺積電脫穎而出?
鈊象法說會檔案照。本報系資料庫
文/玩股神探
近年高薪榜長期由電子與半導體霸榜,但手遊商鈊象以非主管平均年薪勝過臺積電脫穎而出。深入基本面可見,公司以本土長青IP與多元娛樂城產品爲底,疊加「海外授權」的近零成本模式,推升毛利率至約九成後段、營業利益率創高。匯損短期擾動下,稅前淨利率季節性走弱,但EPS在股本膨脹後仍恢復年增,月營收續創高且外銷佔比逾八成。綜合薪酬競爭力與獲利體質,鈊象具備長期配置價值,關鍵觀察落在授權動能延續與匯率風險管理...
我們將鈊象定位爲「長期核心持有」標的。理由在於三點:首先,薪酬競爭力反映公司持續吸附人才與研發迭代的能力,構築內容與營運的正循環;其次,授權營收快速擴張,將既有產品全球化並放大ARPU,營運槓桿明顯;最後,EPS在股本放大後仍恢復年增,印證授權驅動的獲利韌性。短線關注匯率造成的認列波動與海外授權邊際放緩風險,惟以目前毛利結構與現金創造能力評估,回檔屬加碼機會。建議投資人以逢回分批佈局爲主,持續觀察匯率與授權新品落地節奏。
從高薪榜到投資邏輯
臺灣上市櫃平均年薪揭露顯示,IC設計如信驊、聯發科、瑞昱與達髮長期位居高薪前段班,對照產業結構屬合理。然而鈊象成爲少數非電子產業、卻能以平均年薪突破四百萬、非主管平均年薪超越臺積電的企業。高薪背後若非盲目支出,理應有對應的現金流與獲利支撐,這也驅動我們自薪酬競爭力延伸到營運與財務質量的驗證。
授權成長接棒,產品壽命被「全球化」再延長
鈊象核心產品以《明星3缺1》爲旗艦,並延伸至《滿貫大亨》、《金好運娛樂城》等系列,涵蓋麻將與娛樂城多題材。近三年APP營收整體持平,疫情紅利退潮已反映在基期;然而網路遊戲「授權」開始接棒,營收由約四十億快速躍升至六十億,並在2024年站上百億。公司並非重啓大規模開發,而是將既有成熟作品打包授權至海外市場與合作方,等同以低增量成本將單一產品的生命週期與變現半徑成倍放大。
市場與通路:外銷佔比逾八成,平臺課金效率提升
外銷佔比已超過八成,且年度營收自約115億提升至155億,主要受惠海外授權貢獻。值得注意的是,玩家透過 Google 與 Apple 的儲值課金亦歸爲外銷,顯示海外用戶的付費意願與平臺通路的變現效率持續改善,這也等於只要你手上持有智慧型手機,就很有可能成爲客戶跟他們買單。這種「內容×通路」的複利,讓公司不只能在臺灣市場穩住現金牛,還能以平臺化的方式將既有IP輸出。
毛利近「純軟體化」,匯損擾動不改長線趨勢
毛利率自2023年的九成五上緣再走高至九成六上,近年更一度衝至九成七以上,已接近「純軟體服務」結構;海外授權帶來的幾乎零變動成本銷售,使整體毛利與營業槓桿同步放大。2025年第二季營業利益率達到約63%,創下歷史高點;惟同季因匯損認列,使稅前淨利率自約59%回落至約51%,屬會計認列層面的短期波動,並不改變營運本質。月營收方面,2025年一至八月落在17–18億區間,年增自年初三成收斂至約13%,主因匯損與海外授權高基期,但累計動能仍向上且屢創新高。
股本膨脹後仍「還原成長」,自結支撐趨勢明確
2023年EPS爲45.61元,2024年因配股10元導致股本翻倍,名目EPS降至32.14元;若還原股本影響,2024年EPS等同約64元,較前一年實質成長逾四成。進入2025年,爲股本放大後的第二年,上半年EPS累計約18元;第二季歷經匯損後單季EPS約8.68元,仍較去年同期成長,顯示底層獲利能力未被侵蝕。自結數據亦同步佐證:2025年8月營收約18.18億元、年增約13%,稅前EPS約4.24元,授權營收佔比由去年的56%提升至約67%,結構改善趨勢明確。
風險與觀察重點
短期風險主要在於匯率波動對營收與稅前獲利的認列影響,以及海外授權在高基期下的成長放緩。中期需關注主要市場的監管環境、平臺分潤規則變動與新題材的內容週期管理。公司層面可透過自然對衝與合約設計降低匯損衝擊,並持續優化地區與平臺的組合,以維持外銷動能的廣度。
投資建議與操作策略
基於授權模式的高毛利與高現金回收、外銷佔比提升帶動的ARPU擴張,以及EPS在股本放大後依然維持還原成長的事實,我們對鈊象維持偏多看法。策略上建議以基本面爲錨,逢匯率擾動或授權季節性放緩所帶來的股價回檔,採分批加碼;同時持續追蹤自結月營收、授權佔比與匯兌損益走向,以動態調整持股部位。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以上專欄作家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