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端午節後表現最強的指數 這 ETF 掌握了
臺股主要指數2016年以來端午節後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 ETF(00935)經理人林怡君表示,根據統計,以5月爲例,2016年以來若於端午節前一交易日進場臺股並持有一段時間,以加權指數爲例持有20、60、120個交易日平均表現分別爲+2.46%、+3.48%與+7.03%,正報酬機率分別爲78%、67%與78%;若以大盤權重最高的電子科技股,以加權電子指數爲例,同期平均表現分別爲+3.54%、+5.18%與+10.16%,表現優於大盤。
然而若選擇走在科技發展領域浪尖的領先公司、以臺灣創新科技50指數爲代表,平均表現則可望來到+3.63%、+5.59%與+12.50%,潛在爆發力更勝大盤與電子指數。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張繼文分析指出,臺股上市櫃公司2024年合計獲利超過4兆元,創下歷史次高,4月初臺股重挫後,股市殖利率一度回升至3%以上,臺股自低點反彈超過兩成,市場預估,6月可望轉爲區間偏多格局,創新科技相關ETF可望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所謂股市傳統的「五窮六絕」之說,往往與年底至第1季股市旺季後的回檔有關,加上5月至6月恰逢報稅高峰,可能造成股市交易相對清淡,然而這對於想進場或加碼的投資人來說,反而是分批逢低佈局的好機會,加上除權息行情是每年臺股的大事之一,加上AI科技議題持續火熱,相關商機發展潛力相當龐大。
以目前來看AI科技發展還只是在成長的初升段,長期趨勢仍相當值得期待,尤其是走在浪尖上的「創新科技」可望持續引領股市投資浪潮,因爲隨着全球對於AI發展的重視與普及,將持續帶動AI供應鏈上中下游等整體產業的產值提升。
輝達新應用問世也將嘉惠臺灣相關AI供應鏈,包括相關晶圓代工、材料、IC設計、電源、封測、散熱等次產業,臺股創新科技更是必備投資主題,投資人不妨採取分批佈局或逢修正加碼的策略,不僅分散風險,同時也能以紀律參與長線AI科技成長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