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當沖「40至60歲佔比逾5成」 網猜原因:中年股神崛起

中年族羣爲臺股當衝主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統計,今年1至8月當衝交易金額佔臺股成交量37%以上,永豐金證券進一步揭露,40至60歲族羣當衝金額佔比高達53.1%,成爲市場主力。PTT網友隨即熱議,原PO質疑30歲以下比例低,或與資金有限有關,但同時年輕人用戶數卻快速成長,凸顯世代投資差異。

根據媒體報導,臺股當衝降稅優惠延長至2027年底,千分之1.5的稅率持續提供交易誘因。永豐金數據顯示,雖然中壯年資金規模龐大,仍爲當衝核心,但30歲以下用戶交易金額在近四年翻倍成長,尤其2022、2023年大舉進場,僅是近兩年增速趨緩,反映市場操作趨於謹慎。

一名網友在PTT上提出看法,認爲年輕人因可支配資金有限,短期難以追上中壯年交易金額,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數正在快速增加」,顯示未來結構可能出現改變。他強調不該小看年輕投資人的參與力道,尤其在法定開戶年齡下修後,更多新手逐步入場。

留言區不少人直呼「中年股神」纔是真正當衝主力,戲稱「少年股神早就變中年了」「阿伯阿姨很有錢」。有人笑稱「隔壁鄰居衝完纔去買菜」,甚至有人認爲當衝對部分上班族來說「比本業賺得多」。也有人以「衝世代」「中年韭菜」自嘲,點出這羣人雖勇於進場,卻也可能承擔龐大風險。

另一派網友則持保留態度,批評「當衝八成是韭菜」「越衝越窮」,認爲長線投資如定期定額纔是穩健之道。也有人從健康角度調侃「老了心臟不好還衝,小心血壓飆升」。更有人指出,若真能穩賺,「中年還需要天天衝嗎?」質疑多數人恐怕難逃輸多贏少的宿命。整體而言,論壇氛圍在調侃與反思間交錯,顯示當衝雖爲市場動能,卻也是風險與爭議並存的投資方式。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