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出現低量後的低價 接下來要注意什麼事?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股面對清明假期到來,又遇到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反覆不定,大盤近期成交量萎縮,投資專家認爲,不排除量能還下探低點,接下來關注技術面的新低量是否有新低價之外,資金面的外資動向及「漲不追、跌不殺」的現象是否在清明假期後出現變化。
新低量是否有新低價
大盤本週單日成交量在3,000億元以下,週三出現2,229億元創16周以來的低量。多家券商投顧表示,投資人擔心技術面出現新低量後,就會有新低價,再加上清明假期到來,投資人對川普決策反覆不定帶來股市波動的疑慮,觀望態度更爲濃厚。臺股由於短中期均線陸續走跌,上檔壓力將有增無減,週五(28)日更跌破3月11日低點21,769。
技術面上,多家券商投顧認爲,大盤指數在22,000點上下盤整,量能低迷,仍需時間沉澱籌碼;近日大盤指數盤中企圖挑戰年線反壓,但收盤時卻又失守,KD 下滑,MACD柱狀體由正轉負,惟 RSI 出現橫移的平行線,短線技術指標顯示震盪偏多,惟成交量無法放大仍是目前最大問題,後續指數能否續揚,唯量是問。
留意外資動向
資金面要留意外資動向,外資3月以來已賣超臺股近4,200億元,3月27日更是大賣現股約408億元,同時大增期貨空單
臺股出現低量要留意三件事
3,398口至36,414口。外資大賣臺股之後,資金是否匯出攸關後續是否持續出現低量,也不利多頭上攻。
大盤「反彈沒人跟,套牢下跌也不殺」
近期大盤現象爲「反彈沒人跟,套牢下跌也不殺」,尤其大盤量縮後的科技股成交佔比不到六成,資金輪動到非科技股,但類股漲勢不持久且不再是同類股齊漲,而是個股表現。權值電子僅具避險概念的電信股稍有支撐,金融保險相對抗跌,類股指數持續於季線之上整理,具避險概念的高股息殖利率個股較有法人買盤青睞。
法人表示,近十年清明節後的臺股平均表現都正報酬,不過今年因變數增加,雖然對臺股後市不看淡,可趁臺股拉回分批佈局臺股平衡基金或高股息ETF,掌握抗跌跟漲投資契機。
FT臺灣永續高息ETF(00961)基金經理人江明鴻表示,臺股目前仍處於區間震盪格局,短期內難以脫離橫向箱型整理;在市場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高息ETF因其穩定的現金流與抗震特性,成爲投資人資金避險的首選。
展望後市,隨着臺股進入除權息旺季,市場對高股息ETF的需求也隨之升溫。江明鴻分析,臺灣許多優質企業正積極佈局先進製程,並加速導入OLED TDDI等新技術,加上電子零組件產業受惠於全球AI換機潮,需求持續攀升,這些因素都爲高股息ETF的後市表現增添柴火。
臺新高股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宇衡表示,2025年度波動加大,若有拉回至相對低點,可望爲佈局良機,高股息可以提供下檔防禦力,目前臺股殖利率均值約在2.3%,預期2024年度配息可望恢復成長,操作上以長期配息穩定爲主要核心持股方向,並佈局殖利率在市場均值之上且有高度成長標的。
羣益投信臺股研究團隊表示,臺股平衡基金整體投資策略只要看對趨勢、因應金融市場變動適當調整股債比例,不僅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亦能掌握市場走升的投資契機,都有助投資組合效益,股債平衡基金在大盤波動下若佈局靈活,可望受到較小的牽動,在大盤上漲趨勢的績效也表現出色,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工具。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及兆豐投顧董長李秀利都認同以指數位階決定持股比重,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爲,可以挑股價基期低個股。期貨業者則認爲,多數投資人都持有權值股,面對大盤指數波動,可考量操作檯指期相關商品進行避險,但未必要同等金額避險,可依承受風險決定避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