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成提款機 壽險業10月大賣臺股353億、反手加碼海外股債逾800億

臺股成提款機,壽險業10月大賣臺353億,反手加碼海外股債逾800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對於金融三業投資股債的最新統計出爐。壽險業在9月小幅加碼臺股19億之後,10月卻反手大賣臺股353億,估計和落袋爲安、美化獲利數字,以及保單流失效應仍在需要補給現金流有關。倘若加計本國銀行10月減碼臺股88億元,合計銀行、壽險二大金融業別10月共大賣臺股441億元,獨留證券業撐場加碼臺股59億元,顯見金融三業看待臺股後市看法分歧。

10月新臺幣匯率貶值,也讓壽險業更大手筆佈局海外投資。相較於大賣臺股,反而壽險業者在10月回補海外股票力道積極。金管會統計顯示,壽險的國外股票部位增加192億,倘若以S&P500指數在9月下跌0.99%來設算,全體壽險業者在反賣爲買海外股票240億元。

業界人士指出,相較於9月新臺幣匯率大幅升值折損壽險業者加碼海外債券力道,10月新臺幣匯率貶值1.2%,也讓壽險業大有財務投資施展空間,再加上美債10月價格大跌,更使壽險業放大力道加碼。

若依金管會統計數據計算,壽險業對海外債券在10月大舉進場加碼約563億,遠超過9月的3億;上述的數據主要依據壽險業者的債券部位,有88%是海外債、另外美債價格在10月平均約下跌4.54%,且壽險業者平均已把約9成的部位放在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的金融資產),非AC比重僅有10%等前提來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9月壽險業者加碼債券ETF(指數型股票基金)約440億,壽險業在10月再度反手賣出。10月國內債券ETF規模爲1兆6826億,比起9月的1兆6983億規模,淨減碼157億,估計亦和臺幣資金需求有關,佔整體資金運用比重也再降至5.1%。

壽險業者在10月還對臺債反賣爲買。壽險業者連續在8、9分別賣出臺債636億、223億之後,10月回頭加碼臺債約278億,相關數據主要依據國內外部位有12%是臺債,10年期以上臺灣公債價格在10月下跌0.52%,因此使壽險業者更有誘因逢低進場再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