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30元以下隱形冠軍! 臺新新光金的逆襲契機

▲臺新新光金外觀照。(圖/記者巫彩蓮攝)

文/玩股神探

當市場資金追逐AI、ETF與高價股,低價銅板股似乎成爲被遺忘的角落。但便宜不等於划算,真正的價值藏在基本面被忽略的公司。今年合併新光金的臺新金,正是這波轉折下的代表...

2025年臺股大盤屢創新高,資金卻幾乎都集中在AI、高價電子與新掛牌ETF。散戶想撿便宜,卻發現「低價股」幾乎銷聲匿跡。便宜股價往往意味着市場看壞,背後可能是體質不佳、獲利疲弱或沒有題材支撐。若基本面沒改善,再低的價都不叫便宜,只是跌不完的陷阱。

這時候,技術面與籌碼面失去參考價值,真正該回到的,是公司體質與獲利結構。只有那些被錯殺、基本面仍穩健的低價股,纔有從谷底翻身的機會。

五條選股線索:從便宜股裡挑出真實力

要找出潛力銅板股,不能只憑感覺。透過玩股網免費選股工具,可以依五大條件篩出低價績優標的:

首先,股價低於30元,確保進場門檻夠低;其次,半年Beta小於0.5,避開跟着大盤暴漲暴跌的高波動股;第三,股價高於240日均線,確認中長期趨勢仍穩;第四,近四季EPS爲正,代表公司仍在獲利;最後,法人30日內買超超過3萬張,顯示資金仍有在場。

這樣的條件一過濾,市場中符合者屈指可數,其中一檔意外出線的,是剛完成金金並的「臺新新光金」。

壽險獲利翻身,臺新新光金從低價走向轉機

合併後的臺新新光金,在第二季法說會數據中展現明顯轉變。壽險獲利佔比上升至21%,上半年累積達13%,新光金壽險體系的貢獻開始發酵。隨着美國啓動降息循環、債券殖利率回穩,再加上新臺幣緩貶,壽險資產評價回升,讓整體獲利動能回到成長軌道。

合併綜效也出現在通路層面。銀行據點增加200個、證券通路50個、壽險營運據點超過300個;數位銀行Richart開戶數突破430萬戶,長年穩居市場第一。這些交叉銷售的綜效,使得低價金融股的獲利結構比市場想像中更紮實。

從配息紀律看長期價值:低價≠弱勢

若回顧2022年的股債雙殺年,許多金融股紛紛減配甚至停配,臺新金仍維持現金股息0.51元、股票0.42元,即使EPS從1.63元降至1.09元仍穩健發放。這代表公司在最壞的環境下,仍有穩定獲利與配息能力。2025年現金股息更提高至0.9元,配發率接近65%,創下近年高點。

這顯示出即使合併後股本膨脹,臺新新光金仍具持續的現金流與盈餘動能。若壽險部門持續貢獻獲利,未來有望重新回到金融族羣主流行列。

別讓「便宜」掩蓋了價值

銅板股不該只是投機代名詞。真正被低估的,是那些體質穩健、獲利被忽略、但市場還沒重新定價的公司。臺新新光金正站在這個轉折點上。當壽險回穩、數位金融增長、法人才剛回補持股,這檔20元上下的金融股,有機會在低價區建立長期底部。

在熱錢追逐高價題材的時代,找到一檔具備「低價但不低質」的股票,也許纔是真正的勝利。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