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10月驚驚漲 11月會跌嗎?15年數據揭短線震盪真相

臺股示意圖。中央社

臺股在經歷10月單月強勢上漲後,指數4日開高走低迴檔,終場下跌218點,收在28,116點,且失守五日線。市場法人表示,臺股10月單月大漲9.3%,帶動市場氣氛火熱,但歷史數據提醒投資人「漲多未必續漲」,投資人須留意獲利了結風險。

根據Bloomberg統計,觀察過去15年(2010-2025)臺灣加權指數單月總報酬率漲幅近10%的月份表現,短線波動呈現明顯分化。其中,在近六次單月大漲中,後續一個月表現並不一致。

觀察歷史數據,2024年6月與2022年11月在大漲後出現明顯回檔,分別下跌2.6%與4.8%;相對2020年11月大漲9.3%後,次月仍續漲7.5%,受外資資金迴流及科技股強勢帶動,多頭延續性較佳。

2020年4月與7月則多呈盤整格局,僅微幅回落。至於目前2025年10月指數單月大漲9.3%,因此後市短線走勢仍待觀察。

聯邦投信行銷業務處產品協理何彥樟認爲,歷史資料顯示,臺股單月暴漲後短線獲利了結壓力常見,尤其在市場過熱或漲幅過高時,容易出現回檔。

此外,過去15年臺灣加權報酬指數單月漲幅超過9%的情況共有六次。因此,大漲過後市場往往進入整理,其中有五次隔月下跌,平均回檔約2%至3%,僅一次維持正報酬。

不過,迴歸臺股基本面,何彥樟表示,臺灣第3季經濟成長表現亮眼,GDP年增率達7.64%,遠超主計總處原先預估的2.91%。

主要推力仍來自出口擴張,AI伺服器與高階晶片需求強勁,使商品與服務輸出年增率高達30.6%。財政部也預期10月出口金額將達528至549億美元,年增率可望維持在28%至33%區間。

何彥樟提醒,短線波動亦提供逢低進場或調整倉位的操作機會,對於靈活操作的投資人具參考價值。不過,雖然科技產業持續火熱,但傳產與內需產業受高關稅與補庫疲弱影響,經濟呈現「外熱內冷」格局。近期因美國降息預期升溫、年底作帳資金迴流,市場資金面仍充足,但短線漲多後震盪的風險不容忽視。

臺灣加權指數過去近15年(2010-2025)資料。資料來源/Bloomberg。資料統計至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