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不只靠泡麵!這碗「罐頭麵」人間美味藏著臺灣人的童年回憶

美濃區廣林裡的「聖化宮米苔目」老闆娘劉玉珠,用傳承近50年的茄汁鯖魚罐頭,做出風味獨特的料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2/05/07 張進安攝影)

颱風是臺灣夏季常見的自然現象,尤其每年6月至10月,是所謂的「颱風季節」。颱風來臨前,不少家庭會提早備糧進行防颱準備,儼然成爲每年例行的習慣。其中,茄汁鯖魚罐頭與肉醬罐頭,更是許多家庭廚櫃裡不可或缺的備品。這些罐頭,搭配白麪條,就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罐頭面」,又被稱作「颱風面」。

當風狂雨驟、停水停電無法外出時,媽媽用罐頭與麪條就能煮出的熱騰騰麪食,餵飽家中的孩子,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美味。那碗湯汁被喝得一滴不剩的面,就是屬於臺灣人颱風天的味道。

【推薦閱讀】 臺灣人有多愛泡麪? 90年代最受歡迎的是「這味」 汐止曾是「水世界」!員山子分洪道立大功拯救十年水患

罐頭面又叫做颱風面,是一種在臺灣颱風天常吃的簡單料理,至於如何成形這種做法,以及在臺風天獨有的吃法已不可考。多數人記憶中的罐頭面配料都差不多,鯖魚罐頭和白麪條,湯頭則多以罐頭內的茄汁或味噌湯汁爲基底,加上蛋、青菜、肉片,有的講究一點會加上肉醬罐頭,讓湯汁更濃郁。

由於颱風面這道料理簡單易做又美味,不少人家裡都會多買幾罐茄汁鯖魚罐頭存放,不僅僅是颱風天,就連半夜想吃宵夜時也可以煮來吃,但可能是颱風天放假在家的小朋友無趣,而成爲許多臺灣人記憶最鮮明的點,而創出這種在臺風天獨有回憶的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