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來襲中市大雨 綠民代指這裡水溝「有蓋沒有溝」
臺中市議員陳俞融上午指出,北區太平國小外中華路與太平路轉角,先前每逢大雨,家長接送區便嚴重積水。圖/陳俞融提供
颱風來襲,臺中市議員陳俞融上午指出,北區德化街竟出現有水溝蓋,沒有做水溝的情形,且在太平國小外中華路與太平路轉角,先前每逢大雨,家長接送區便嚴重積水,水溝蓋還噴出水柱,險象環生。
她說,日前曾邀集市府建設局、水利局現場會勘,兩單位承諾改善,然而昨天大雨,北區多處仍然淹水,行人被迫涉水而過,顯示市府的改善措施沒有成效。
陳俞融批評,一個水溝都做不到位,路口積水無法有效解決,市民如何相信市府有能力應對極端氣候?且建設局的說法將淹水原因歸咎於「瞬時雨量超過設計值」的說法,無異是將責任推給老天,也與市民的感受存在巨大落差,更未檢討爲何在特定地點的改善作爲一再失效。
她說,市府資料顯示,從去年至今年5月底,水利局權管範圍內的積淹水事件就通報了10件 。而在這10起事件中,首要成因竟是「颱風豪雨造成路樹倒塌或其他雜物影響河道通洪」。檢視災情描述,其中高達5起事件明確與「樹枝、樹木倒塌」堵塞水流有關 ,佔比達50%。
陳俞融說,對於淹水的改善對策,市府僅提到「加強巡檢」、「適時排除」,過於被動。若無事前整體的風險評估與計劃性水溝排水系統、修剪、疏濬,等到大雨一來,倒塌的樹木癱瘓排水系統,市中心道路成爲一片汪洋,絕非市民所樂見,應更加積極並改進。
她認爲市府針對如北區美德街、德化街及太平國小外道路等重複致災熱點,應立即重新檢視改善方案爲何失效,且建設局與水利局應建立更緊密的橫向聯繫,從道路側溝到區域排水,進行全盤規畫。並針對「路樹雜物堵塞」此一主要淹水成因,擬定全年度的河道、溝渠沿線高風險樹木巡檢及修剪計劃,落實源頭預防。
臺中市議員陳俞融上午指出,北區德化街竟出現有水溝蓋,沒有做水溝的情形。圖/陳俞融提供
臺中市議員陳俞融上午指出,北區太平國小外中華路與太平路轉角,先前每逢大雨,家長接送區便嚴重積水,水溝蓋還噴出水柱。圖/陳俞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