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法國會成員相見!法國友臺小組議員:臺灣不會輕易噤聲
▲臺灣立法院「友法小組」多位委員,赴法國國民議會與「友臺小組」議員相見交流。(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巴黎報導
文化部長李遠9日與臺灣立法院「友法小組」多位委員,一同走進法國國民議會,與法國國民議會「友臺小組」議員交流。其中友臺小組博多黑議員(Eric Bothorel) 提到,在世界局勢動亂之際,文化是最好的堡壘,能抵禦外來威脅,即使受到各種壓制,但他知道「臺灣不會因此噤聲」。
▲文化部長李遠、臺法國會委員及議員交流。(圖/記者林育綾攝)
立法院「友法小組」多位委員林楚茵、林宜瑾、吳沛憶、沈發惠、李柏毅等人共同赴法,在法國時間9日當天上午與文化部長李遠,一同拜訪法國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與法國國會的「友臺小組」多位議員會面及交流。
其中友臺小組主席巴緹斯黛(Marie-Noëlle Battistel)曾於6月率團訪臺,與文化部長李遠分享推動文化幣、文化平權、傳統文化保存等經驗,今日她因公務無法親臨,仍特地透過視訊連線歡迎李遠等人,並表達臺法間一直分享民主、自由、開放等共同價值。
▼友臺小組主席巴緹斯黛(Marie-Noëlle Battistel)視訊連線。(圖/記者林育綾攝)
李遠說,外交委員會副主席聖珀(Laetitia Saint-Paul)在6月訪臺時曾問他,臺灣如何保有文化韌性來抵抗威脅?他認爲,讓世界看見臺灣跟中國是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國家,看見在自由土地中生長出來的文化藝術是什麼面貌,這就是「歐洲臺灣文化年」最核心的理念。
▲立法院「友法小組」多位委員,與法國國民議會「友臺小組」多位議員交流。(圖/記者林育綾攝)
臺灣立法院「友法小組」會長林楚茵說,臺灣與法國的友誼其實在2021年就有進一步發展,當時臺灣實行香檳關稅合理化,讓關稅從20%降到10%,就是主動搭起友誼橋樑。而此次訪法的委員,遍及了文化、財政、內政、外交等委員會,象徵臺灣積極「全面動起來」,期待跟法國有更廣泛的合作。
立委沈發惠提到,臺灣在國際交流時,經常在各國行政部門受到嚴格限制,但是國會之間彼此的交流沒有限制。很感謝法國對臺灣的關心,我們也很珍惜「臺灣」這個得來不易的名字,並跟世界上的民主夥伴共享民主價值。
不過沈發惠也說,臺灣在民主發展還算「很年輕」僅40年左右,40年前他和林楚茵都還是大學生,當年法國的民主經驗給他們很大的啓發,期待如今除了共享民主價值,未來也能持續深化兩國之間的文化理解、人民感情。
立委林宜瑾指出,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世界頂尖,而法國在科研上同樣實力堅強,雙方已是科研的夥伴,期待兩國無論在科研、半導體、AI、太空產業都能深化合作,共創邁向世界頂端。
立委吳沛憶表示,能與文化部長一同與法國國會交流非常興奮,作爲立法委員會全力支持歐洲臺灣文化年,也感謝法國對臺灣的支持,期待「Team Taiwan」變爲「Team Friends Taiwan」。
▲在交流會後,共同參觀法國國民議會。(圖/記者林育綾攝)
友法小組議員艾勒蒙(Marie-José Allemand) 則說,雖然臺灣說從法國得到啓發,但她也很欽佩臺灣在自由民主展現的生命力,而「文化」是推動自由民主的重要元素,也是讓世界變更好「不可或缺的一環」。
議員博多黑(Eric Bothorel)曾去過臺灣5次,他表示在世界局勢動盪時,文化是最好的堡壘,能抵擋威脅和假訊息;還直言,雖然臺灣被各種方式壓制,但他知道臺灣「不會因此不再發聲」。
▲文化部長李遠(中)與法國友臺小組互相贈禮。(圖/記者林育綾攝)
友臺小組副主席馬蒂諾(Eric Martineau)則說,文化是臺法兩國間重要的橋樑,不管是臺灣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或是故宮即將與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的展覽,文化對於臺法間合作都是相當有意義的。
文化部長李遠9日除了應法國國民議會友臺小組之邀,與臺灣立法院訪團,在駐法大使郝培芝陪同下赴法國國民議會參訪;後續也參訪大皇宮,與曾擔任巴黎拉維特園區主席,並促成文化奧運臺灣館的現任大皇宮主席傅希耶(Didier Fusiller)見面;另也與法國國家電影與動畫中心(CNC)主席布魯埃爾(Gaëtan Bruel)會面,就影視合制、國際合作與人才培訓等議題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