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戰時嚇阻」有效嗎

(圖/新華社)

大陸舉行九三閱兵之後,反中與臺獨人士儘管看到壯盛的軍容與先進的武器裝備,仍不相信解放軍可以跨海跟美軍對抗,他們質疑的地方,主要是因爲中共從1979年懲越戰爭以後,解放軍不再有實戰經驗,所以如果美中真的開戰,解放軍是否能夠真正的發揮戰力,相當可疑。

比較典型的批評例如,解放軍在遠程投送與境外維穩上能力有限。儘管中國大幅提升海軍和空軍現代化水平,但在遠海作戰、海外基地建設和聯合作戰經驗上仍相對薄弱。這意味着中國難以在遠離本土的戰場長期維持高強度軍事存在,一旦供給線受阻或盟友支援不足,持續作戰能力將迅速衰減。

今年5月7日巴基斯坦空軍宣稱擊落印度空軍3架陣風(飆風)、1架Su-30、1架米格-29戰鬥機、1架無人機,所有參與行動的巴國空軍戰機均安全返回。這一場0比6的戰鬥無疑是碾壓性的空戰戰果,被認定爲現代空戰的作戰典範。

巴基斯坦空軍能有這麼強大的作戰能力,這個作戰體系,是由中共解放軍傳授與提供而來,也是解放軍對巴國空軍戰略支援的成果檢驗,其中尤以巴國空軍所攜帶的霹靂-15飛彈是解放軍自用版,並非外貿版,讓這場空戰被解讀是解放軍單挑法國、俄羅斯、美國、以色列等列強的成功戰果,這是因爲印度空軍戰機的來源,有以上國家所組合而成。

面對解放軍以巴國空軍作爲代理人的戰鬥,以及九三閱兵所展現出來的壯大軍力,臺灣的賴政府表面上不怕,但也不得不趕快求助於人。臺灣智庫諮詢委員,也是被大陸列爲「臺獨黑名單」的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在九三閱兵以後的一場演講中,就提出反制大陸攻臺的具體意見,他稱作「戰時嚇阻」。

他的建議是,臺灣除應高舉舊金山和約之外,也應靈活運用國際法模糊地帶及中間路線,避免陷入「零與一」的僵局,並考慮設計「戰時嚇阻」,說服各國倘若中國動武即承認臺灣獨立,令中國不敢妄爲。

賴怡忠認定,中國以「93」抗戰勝利日爲重點,而非「815」二戰結束,正因不承認舊金山和約。他說,中國將臺灣定位與「開羅宣言」、「波茲坦公告」相連結,卻忽略戰後條約才具有國際法效力,舊金山和約自然凌駕於前述政治宣言。

除了建議賴政府以舊金山和約跟大陸進行外交戰之外,面對不斷增強的解放軍戰力,爲了追求臺獨目標,賴怡忠認爲應該設計「戰時嚇阻」的戰略,這樣可以使解放軍不敢輕易對臺動武。這種「戰時嚇阻」的構想,無非就是要兩岸拚個你死我活,寧爲玉碎,也不跟大陸瓦全。

所以,大陸舉行的九三閱兵,不僅是秀肌肉,還是真真實實的拿出有效戰鬥的力量亮劍,對賴政府的臺獨路線進行戰略嚇阻,臺獨若想以「戰時嚇阻」來對抗解放軍,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也僅只像在俄烏戰爭中的北約,只能口惠而實不至,臺灣最終只會被毀滅。因此,九三閱兵必然會成爲臺獨的魔咒,讓賴政府不敢繼續在臺獨路徑上亂竄。(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