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原民日識別亮相挨批抽象無感 原民處強調「減法美學」
臺東縣政府布「臺東原住民族日形象識別」,以圓形、線條與數字設計而成,象徵日月、傳承與未來。(臺東縣政府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臺東縣政府爲推廣8月1日「原住民族日」,今(30)日發佈「臺東原住民族日形象識別」,以圓形、線條與數字設計而成,象徵日月、傳承與未來,風格簡約現代,但部分族人認爲缺乏文化氛圍與特色。對此,原民處迴應,以「減法美學」理念,喚起社會對原住民族日的關注與認同。
「臺東原住民族日形象識別」將廣泛運用於縣內歲時祭儀文化活動、各鄉鎮公所宣傳品及合作店家。(臺東縣政府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臺東縣是全臺原住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縣府今年首度推出原住民族日專屬形象識別,設計結構以「0801」日碼上下排列,其中「00」分別以實心與線條圓形呈現,營造日與月意象,視角轉換下則構成無限符號,並採用象徵山海意象的「臺東藍」色系。
原民處說明,設計融合日與月意象,象徵部落、土地與自然的關係,並呼應原住民族舞蹈中象徵團結合作的「手交叉」動作與無限符號,代表文化傳統與未來發展的連結,同時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然而,形象識別雖具象徵意涵,部分族人卻認爲過於抽象難有共鳴。謝姓卑南族人表示,第一眼僅看得出「8月1日」的日期,看出不無限符號與手勢意象;杜姓排灣族人則直言,看不出設計意涵,文字太多沒有美感,配色缺乏文化氣息。
對此,原民處副處長鄭博陽表示,臺東縣境內涵蓋7大原住民族羣,各族皆擁有專屬圖騰與色彩,若全數納入設計,雖豐富多元,卻恐失焦。因此此次設計以「減法美學」,聚焦傳達「原住民族日」的意義,並廣泛運用於縣內歲時祭儀文化活動、各鄉鎮公所宣傳品及合作店家。
另因應即將到來的歲時祭儀,縣府將於7月及8月初陸續推出「#原民日在哪裡」及「我是原住民」等線上串聯活動,邀請民衆在部落祭儀現場、祭儀地點拍照打卡、分享故事,響應原民文化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