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 議員酸「建農垃圾山」 縣府助焚化

臺東市建農掩埋場垃圾堆積成山,爲此,國民黨臺東縣議員張國洲23日在縣議會開酸「臺東多一座建農垃圾山」。(本報資料照片)

存放全臺東市廢棄物的建農掩埋場垃圾堆積成山,爲此,國民黨臺東縣議員張國洲23日在縣政總質詢時大酸臺東縣環保局,「臺東有都蘭山、鯉魚山,如今還多了一座建農垃圾山」,詢問大量露天垃圾應如何處置,臺東縣環保局長黃權煒迴應,將與市公所協調處理。

《給愛麗絲》音樂響起,民衆將成袋垃圾朝黃色車斗一扔,而滿載的垃圾車駛入掩埋場,卻成爲建農里民的惡夢。張國洲質疑,臺東焚化廠去年已營運,自2004年啓用迄今已21年的建農掩埋場爲何遲遲無法退役?

張國洲強調,環保局爲了活化掩埋場,2017年之前花了5000萬元進行垃圾減量計劃,原本挖出來分類後要送入焚化爐,如今仍堆放在原地,經風吹日曬垃圾都已裸露,面積也成長至5、6公頃,且去年還曾發生火災,大火延燒多日,今年夏天萬一再度發生火警,又將造成空氣污染,要求環保局儘快處理。

經統計,臺東全縣16鄉鎮市,有13鄉鎮市設有垃圾掩埋場,目前包括臺東市、卑南、鹿野、關山、池上、成功、綠島、蘭嶼等8個掩埋場容量皆已飽和。

臺東縣環保局技正吳家興指出,自焚化爐啓用後,各地掩埋場已未再進垃圾,但掩埋場不會退役,仍需在天然災害或急難發生時緊急協助處置大型垃圾,環保局會持續活化全縣各掩埋場。

環保局指出,2017年編列的垃圾減量計劃,金額約2800萬逾元,已分類處理4萬立方公尺垃圾;目前全縣堆積垃圾量約有1萬立方公尺,將持續協助各鄉鎮市公所將裸露垃圾送進焚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