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日光橋花嘴鴨家族過路秀 專家曝:溫馨風景也是生態警鐘
▲日光橋上驚見花嘴鴨家族。(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記者楊漢聲/臺東報導
夜色將臨,臺東日光橋車道上,一幕令人屏息又心頭一暖的畫面悄然發生。一名駕駛在通過橋面時,忽然發現一羣花嘴鴨在車道上踱步。領頭的鴨媽媽,小心翼翼地引領着一羣搖搖晃晃的小鴨寶寶,一步步橫越柏油馬路。所幸駕駛及時減速並停車,讓這場小小生命的過馬路旅程,平安落幕。
這樣的畫面,乍看之下只是生活中的一則溫馨插曲,卻蘊藏着更深層的生態課題。生態工作者林耿弘指出,這批花嘴鴨應是正值繁殖季的家庭羣體,鴨媽媽可能在太平溪兩側農田築巢產卵,如今正帶着雛鴨返家。由於地形與堤防設計未納入動物遷徙的需求,小鴨無法翻越阻隔,只能冒險穿越車道,尋找回家的路。
而就在這段溫馨畫面曝光的同時,花蓮卓溪鄉也正上演一場截然不同的動物命運。一隻誤入山村的臺灣黑熊卻遭槍殺,引發全臺關注與震撼。一邊是小鴨在民衆守護下平安穿越,一邊卻是保育類動物因「入侵」人類生活圈而失去性命。
兩起事件,反差強烈,卻說明同一件事——野生動物不是迷路,而是在人類不斷擴張的世界裡,努力尋找僅存的棲地與歸途。
林耿弘感慨表示:「每一次動物現身人類生活區,其實是我們對牠們棲地的一次打擾。」他呼籲政府與民間應思考如何建構更友善的生態廊道,讓野生動物能安全移動,也讓人類與自然有更和諧的相處方式。
花嘴鴨通常棲息於水域與溼地,繁殖期約在每年4至7月,常在水邊植被中築巢。然而,如今的土地樣貌已遠不如過往天然純淨,動物要活下去,不得不穿越馬路、進入果園、甚至靠近村落,冒着與人接觸的風險,只爲生存。
也許,那晚橋上的駕駛只是做了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停下來、等一羣鴨子過完馬路。但這份簡單的體貼,卻讓我們看見了人與自然能夠共存的可能。
不是牠們越界了,而是我們太久沒有爲牠們留下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