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 建農掩埋場 里民嘆回饋金縮水
隨臺東縣垃圾焚化廠今年正式啓用,臺東市建農垃圾掩埋場功成身退,原環境部編列每年500萬元回饋金,改由臺東縣政府續補至明年,金額縮減爲每年300萬元。(蕭嘉蕙攝)
因應臺東縣垃圾焚化廠今年正式啓用,環境部停編臺東市建農垃圾掩埋場每年500萬元回饋金,里長林金寶爭取由縣庫續補,每年300萬元至明年止,然因每人領到的金額大幅縮減,引發里民怒嗆「把建農裡當乞丐」。讓以爲應是怨無,無怨少的林感嘆,回饋金制度「到底是糖蜜還是毒品」。
臺東市垃圾掩埋場於2004年設置,因位於建農裡,俗稱建農掩埋場,歷年回饋金最高曾達800萬元。林金寶指出,他上任前,回饋金由社區發展協會全權運用;他上任後推動普發,將每年500萬元扣除社團補助與環境整治費用後,按區分配給里民。
隨垃圾焚化廠於前年試營運、今年正式啓用,臺東市垃圾不再進入掩埋場,市公所亦同步啓動覆育計劃,分階段推動垃圾去化、綠美化工程,原有回饋金制度亦隨之走入歷史。
林金寶表示,去年6月接獲環保局通知,環境部將於焚化爐啓用後停編回饋金。他認爲掩埋場尚未全面退場,回饋金不應戛然而止,經多次協商後,縣府同意由縣庫持續補助至明年底,每年300萬元。
今年5月中受理回饋金申請,每人補助金額下修,第一區由1800元減至750元,第二區由1500元降爲630元,第三區從1200元降至500元。對此,有部分里民不滿直言「1年才領630元,不如不要,當建農裡是乞丐嗎?還要說謝謝?」
聽到如此言論,林金寶坦言,儘管去年罹癌,他仍堅守崗位把里民福祉放第一。他強調,630元不是施捨,而是他認爲最公平、最公開的方式,並感嘆「回饋金究竟是糖蜜,還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