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臉書粉絲團聲稱未來不缺電 資訊不明經不起檢驗
臺電臉書粉絲團的兩張圖卡都錯誤的非常嚴重。
核三廠2號機即將在5月17日關停,臺灣屆時真正進入「非核家園」,各方都很關心在失去核電之後,臺灣的供電是否足夠,對此臺電臉書粉絲團在晚間特發文,強調84%的火力發電不會影響空氣品質,而且未來有新的電力機組上線,所以發電仍然足夠。然而,多數的網友並不買帳,認爲臺電臉書粉絲團水準愈來愈差,連基本的資訊來源都沒有公佈,就憑兩張圖卡在自圓其說。
臺電粉絲團的圖卡聲稱,「大型機組新增除役都有規劃 有準備」, 並表示從2024~2033年,新增累計到3092萬瓩,而總除役機組是1306萬瓩,淨增加1786萬瓩,「大於用電成長」
然而,這個說法並沒有資料來源,讀者無從查證,等於是口說無憑,這就極不負責任;並且根據臺電官網的「臺電公司2024年度電源規劃情形表」,從2024至2033年間,新增機組全部都是燃氣系統,這已證明「2030年臺灣綠電佔比30%」目標已經破產,臺灣已無法顧及環保。
臺電最新版的電源開發規劃,從2023年到2033年,可以發現的新增電力全都是燃氣發電,這代表到從現在開始,沒有任何的低碳電源計劃。同時,新機組的裝置量總合,減去退役機組裝置量,也發現僅多出331.72萬瓩。(圖/臺電官網)
另外,新增機組的總裝置容量是1421.02萬瓩,減去2024至2033年間的退役機組1089.3萬瓩,僅餘331.72萬瓩,雖然不至於到負值,卻也完全達不到臺電粉絲團所謂的「淨增加1786萬瓩」。
這張圖卡對於核一核二核三不能延役的說法,也都是錯誤的,圖卡稱「核一已拆除關鍵設備,核二燃料池已滿,當前在技術上均無延役或重啓的可能」,但是核一所拆除的是開關廠、變電站、高壓電塔,均不是關鍵設備。核一廠的2座反應爐、氣渦輪發電機都保持完整。
至於核二廠,其乏燃料幹儲場已經在去年底施工,預計115年完成,屆時就能騰出燃料池空間,要重新運轉就只是政治決策,而不是技術問題。
臺電於2024年12月31日,舉行核二廠用過核燃料室外乾式貯存開工動土典禮。(圖/經濟部)
臺電粉絲團的另一張圖卡則錯誤的更爲惡劣,這是一張折線圖,指出從2008年至2024年的臺電火力電廠歷年空污排放,數值以公噸來計算,其中特別標出2011年是109466公噸,而到2024年降至34103公噸,說明還寫道:「2016年以前核電佔比高,空污排放卻是近年之最」 、「電力碳排係數2016年0.530;2024年0.474↓」
然而,這個圖表卻語焉不詳,沒有提供資料來源就不用再說了,另外就是它的單位只有公噸,卻沒有說明物質是什麼,如果它指二氧化碳,那麼它的數值一定不對,因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極爲驚人,一般都是用「百萬噸」來計算的,正確單位是「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e),這位小編所說的最污染年分(2011),排放量僅有10.9萬噸,這怎麼可能呢?
根據環境部官網的「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量總覽」圖表,能源部門(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維持在平穩的區間,並沒有明顯的波動。以2022年爲例是37.105百萬噸二氧化碳。(圖/環境部)
至於文字說明提到的電力碳排係數,這倒是合理的指標,電力碳排係數是指「每度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是公斤,結果它的圖表卻是公噸,顯然錯的離譜。
那麼真實資料在哪? 其實這也不難查,根據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網站的「氣候公平對話平臺」頁面,其圖表呈現了2005~2022年的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其中發電部門的歷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5 (百萬噸二氧化碳)至37 (百萬噸二氧化碳)區間,其中2011年的數值甚至偏低,爲35.369百萬噸,反而是近年又有增加的趨勢,2022年達到37百萬噸。
至於電力碳排係數,臺電粉絲團倒是沒說錯,只是資料仍然極爲片面,根據經濟部的資料,2012年起電力碳排係數5.09,之後的波動也都差不多,直到2022年後才跌至0.495,其實差別也不大。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的公開下載資料,從2012至2024年的電力碳排係數。
至於空污的改善,這和2015年以後,各縣市要求臺電機組降低功率有關,現在臺電官網,各發電機組經常出現「友善降載減排」與「環保停機」的標示,這纔是主因。
總而言之,臺電粉絲團的經營者有極大的改善空間,資料來源不公開,內容也錯誤百出,也難怪網友的留言都表達了對其內容的極不信任。臺電應該出面說明,雖然圖片的右上方有極小的「廣告」兩字,然而這不能做爲迴避責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