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連年大虧…電價飆漲無解了?前核二廠長曝1招能止血
前核二廠廠長林文昌指出,若核一、核二與核三持續運作,每年可穩定供應約400億度電,若每度電爲臺電創造2元收益,即可貢獻高達800億元收入,對於補貼壓力與臺電財務皆有助益。(圖/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轉爲備用以及空污許可爭議,前核二廠廠長林文昌日前接受YouTube頻道《街頭有派對》節目「出來打球」專訪時表示,目前臺灣能源政策必須全面檢討,否則持續以納稅人資金補貼大用電戶,將導致電價持續上漲,衝擊全民權益。
林文昌指出,現行撥補政策主要受益對象是用電大戶,「這些不是人民的納稅錢嗎?大家來分攤合理嗎?」他質疑這種結構性補貼方式,未來若不改革,電價壓力恐將無限上升。
他進一步強調,核能過去在臺灣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電價,發電成本最低時每度電僅約1元,且已納入核後端基金成本。目前該基金累積金額已達4,730億元。林文昌指出,若核一、核二與核三持續運作,每年可穩定供應約400億度電,若每度電爲臺電創造2元收益,即可貢獻高達800億元收入,對於補貼壓力與臺電財務皆有助益。
「如果加入核四機組,對穩定電價絕對會有幫助」,林文昌表示,核能不僅具備機載功能,能提供穩定電力,其價格也遠低於再生能源。他認爲,雖然發展綠電方向正確,但臺灣現階段仍需有穩定且成本低廉的基載電力支撐,否則將難以維持能源結構平衡與民生用電穩定。
林文昌呼籲,立法院應正視能源政策與財務結構的根本問題,儘速研議包含核能在內的多元能源方案,以避免國家電力體系陷入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