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鉅額赤字恐成無底洞? 財報泄秘辛 學者痛揭慘虧主因

臺電預估,今年恐連續第4年虧損。(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電費近年來不斷調漲,許多民衆苦不堪言。但根據日前臺電公佈的2024年財報,稅前虧損達411億元,爲營運連續3年虧損,甚至今年也預估將繼續虧損。不過學者依據臺電資料分析,認爲臺電自發電力或購電成本長期居高不下,是虧損主因。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在《時論廣場》分析了臺灣電力供應的3大問題,其中包括攸關國家安全的層面。他認爲過度依賴天然氣,其一般存量僅7至11天,完全不符能源安全維護標準。

此外,再生能源開發進度落後,2024年前11個月的電力供給僅佔11.1%。儘管光電與風電供電達到220億度,但仍難以彌補核電佔比下降後的缺口,甚至加劇電力供應的不穩定性。葉教授強調,在沒有無碳基載電力的搭配下,再生能源難以支撐大局。

葉教授還指出,國際能源市場因俄烏戰爭而導致天然氣價格劇烈波動,臺電自發電力或購電成本也因此長時間居高不下。而再生能源2大主力,光電與風電的每度電力躉購費率分別爲4.87元與6.59元,均遠高於臺電自發電力的2.78元。這2項因素疊加,導致臺電去年的售電成本達到每度3.71元,高於平均電價的3.48元。儘管電價調漲2次,臺電仍虧損 411億元,連續第3年出現赤字。

臺電坦言,虧損原因仍在於電價過低。目前民生用電平均電價爲每度2.77元,低於售電成本約1元。其中,燃料成本佔電價成本的大宗,儘管國際燃料價格有所回落,但仍處於高檔,近期仍高於俄烏戰爭前的水準。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4月將再討論電價,是否調漲引發關注,而臺電財務問題成爲考量因素之一。然而今年總預算編列撥補臺電1000億元,全遭在野黨刪除,對臺電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葉教授直言,爲降低虧損,政府撥款或臺電舉債並非長久之計,最終仍需仰賴電價調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