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電價未足額反映成本 仍盼補貼

同時,臺電亦說明,政府過去增資臺電2,500億元並非補貼,而是投資臺電規劃的「穩定供電建設方案」,無法填補臺電爲減緩物價衝擊導致的虧損。

立委提及韓國薪資較我國爲高,以韓國電價作爲對比並不妥當,臺電迴應,發電成本主要受燃料價格影響,而燃料售價屬於國際流通價格,不受個別國家薪資水準影響;針對委員提及是否也應比照韓國提高核能佔比,韓國自2021年起8度調漲電價,且2024年韓國住宅、工業電價累計漲幅仍達49%、106%,相較我國住宅電價近三年累計僅調7.1%,顯見核能使用與否與電價漲幅無關。

臺電進一步表示,臺電近年來竭力扮演物價消波塊的角色,也間接抑低我國的物價指數,若以2023年CPI年增率來看,韓國3.61%、法國4.89%、英國6.83%、德國5.99%,相較我國爲2.49%,顯示我國電價調幅相對和緩與細緻,有效抑低通膨。

另外,立委提及臺電虧損與核能發電關聯,臺電說明,2022至2024年臺電受核電機組除役影響收益約4百億元,對比同期間國際燃料成本暴增造成現今累虧4千多億元,顯見核電除役絕非臺電虧損的主因,且核一、核二都面臨室外幹貯相關執照遭新北市政府延宕、以致用過燃料池滿等問題,核二1號機甚至提早半年停止運轉。

至於立委提到燃料價格已經回跌,臺電也須澄清,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雖有回穩,但仍較2016至2020年均價高出6成,例如2025年煤價預估120~130美元/噸、氣價15.4元/立方公尺,遠高於疫情前五年均價(2016至2020年)的煤價80美元/噸、氣價9元/立方公尺。

臺電指出,政府原以編列預算的方式撥補,補足民生電價未調足差額,可惜未獲國會支持。臺電雖努力開源節流,恐仍持續虧損。臺電將針對未來的燃料成本與電業營運成本據以向電價審議委員會報告,並依法由審議會經專業判斷作出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