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與美關稅談判充斥政治盤算 臺媒稱當局擬放行美牛內臟及絞肉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道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7月13日報道,臺美談判仍在持續進行中,並且已經初步約定下一輪實體磋商時程。臺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鄭麗君12日表示,雙方都表達希望在8月1日期限前完成協議,屆時將會有最終結果。
鄭麗君12日清晨搭機返臺,臺行政機構於晚間發佈新聞稿,指由鄭麗君、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率領的臺方談判團隊,於美東時間7月8日在華盛頓與美方談判團隊就“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進行第三輪實體會晤,雙方針對多項關鍵議題凝聚共識,並已初步約定下一輪實體磋商時程。
國民黨民代吳宗憲指出,無論關稅談得狀況如何,民進黨當局都有義務對外透露一些細節,如果關稅太高,中小企業將直接受到衝擊,連緩衝時間都沒有。
國民黨民代賴士葆表示,臺行政機構到現在都在蓋牌,絲毫不透露半點風聲,也讓外界開始傳出,賴當局在拜託美國政府在“大罷免”前不要敲定,畢竟關稅對中小企業非常傷,現在愈不公佈大家愈會跟“大罷免”關聯。
國民黨民代林德福認爲,關稅數字一定不太好看,不排除民進黨當局在與美國談判,以利益換取美國不要在7月26日前公佈關稅數字,導致“大罷免大失敗”,這種滿腦政治的當局真的太差勁。
民衆黨民代林國成指出,依照民進黨當局的習性,如果談得好,早就開始大肆宣揚,目前看起來是不太順利,擔憂公佈後會影響“大罷免”。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1日報道,臺灣媒體報道,在臺美關稅談判中,臺灣擬放行過去管制的美牛內臟及絞肉,並將豬腎的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容許值比照國際標準,這一信息已傳遞給美國方面。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陸續公佈針對日本、韓國等地的關稅稅率。由於臺灣地區未被列入首批名單,被質疑是臺美談判卡關,其中臺灣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以及萊豬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值是談判卡關的原因之一。臺灣目前針對美豬腎的萊劑容許值較國際標準嚴格。
消基會董事鄧惟中說,當局不該隨意放寬,幾年前萊豬進來時,當局口口聲聲說爲民衆把關,但實際上,臺灣豬標章等標示措施過於寬鬆、管理也鬆懈。
臺北榮總內科部臨牀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說,美國未禁止畜牧業者使用萊劑,且比起牛肉,牛內臟萊劑殘留風險更高,若開放進口,建議須經過嚴謹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