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結合XR打造「數位孿生病人」 手術前模擬如同導航精準開刀
臺大今舉行「元宇宙導向之醫療創新:精準照護與手術模擬」記者會。記者翁唯真/攝影
AI人工智慧與醫療科技快速演進,臺大醫院外科團隊與臺大資訊工程學者攜手利用延展實境(XR)技術,將病患電腦斷層影像轉換爲1:1數位孿生模擬(digital twin),讓醫師於術前模擬手術、瞭解病竈位置,並可於術中可輔助精準開刀,就如同導航系統。臺大外科部教授陳晉興表示,目前相關技術已用於胸腔、腹腔及骨盆腔手術。
臺大醫院今天發表「元宇宙導向之醫療創新:精準照護與手術模擬」,成立世界級元宇宙手術模擬輔助平臺「OpVerse」,併爲「臺灣醫學會第118屆總會暨2025臺灣醫學周、臺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揭開序幕。
元宇宙手術模擬輔助平臺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廣達電腦支持,由臺大外科團隊與臺大資訊工程學者攜手研發,利用延展實境技術,將病患的電腦斷層影像,轉換爲一比一的數位孿生模擬,讓外科醫師能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手術規畫與模擬,如同擁有「導航系統」,精確輔助,提升手術安全與效率。
陳晉興表示,這項技術只用10分鐘,就可以將患者身體像打造成數位患者,並於開刀前模擬病竈位置,可用於術前模擬及教學,術中也能虛實結合,醫師戴上專屬眼鏡後,系統也即時偵測,瞭解醫師手術過程中有無偏離等情形,做出提醒。
陳晉興說,如同施作單孔手術時,畫刀應該在畫哪裡,有時候單孔看不清楚,且結節過小,開刀前需做立體定位,透過更多有輻射線的檢查使目標更精準,延展實境(XR)技術可幫助醫師瞭解手術角度、深度等。就如同開車需要導航,現在部分高級車款還配有撞到東西自動暫停的技術,手術比開車更需要安全,延展實境(XR)技術可與協助外科醫師,彌補經驗不足。
陳晉興表示,目前臺大已完成兩項臨牀試驗,分別爲輔助單孔胸腔鏡手術傷口位置選擇,可減少手術時間,傷口位置更精準;及輔助術前電腦斷層定位肺結節,能減少輻射暴露,縮短學習曲線,讓新手更容易上手,約有百例案例,目前胸腔、腹腔及骨盆腔皆可使用該技術,目前施作一次約3萬多元。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也分享元宇宙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潛力,指出數位分身技術可用於模擬流行病傳播、政策評估及健康教育,打造虛實整合的國民健康防護網。臺大院長餘忠仁表示,元宇宙技術開發中藉由軟硬體的進步,可讓病人術前能獲得好規畫、模擬狀況,術中也能精準掌握,讓病患獲精準醫療。
在AI人工智慧與醫療科技快速演進下,臺大醫院外科團隊與臺大資訊工程學者攜手利用延展實境(XR)技術,將病患的電腦斷層影像轉換爲1:1數位孿生模擬(digital twin),讓醫師於術前可以模擬手術、瞭解病竈位置。記者翁唯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