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訓要改了!時隔76年首掀討論 校長:將徵詢校友及師生意見
▲國立臺灣大學研擬將調整校訓。(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自民國38年以來至今已76年,不過今(18日)臺大校務會議中提及,可能針對校訓文句、精神,重新檢視或調整。但校長陳文章表示,改校訓事關重大,將徵詢校友、師生的建議,希望能保持時代的記憶和精神,也能更貼近當代。
臺灣大學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是民國38年(1949年)由傅斯年校長於校慶紀念會演說中提出,後成爲校訓,至今已76年,代表臺大追求知識與人格並重的精神底蘊。不過當年並未經校務會議正式通過,後來由前校長錢思亮於畢業紀念冊上題字、與畢業生共勉,約1970年代成爲校內匾額,才演變爲臺大校訓,但都未經過正式程序認可。
臺大在今日114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提出,爲了迎接2028年臺大百年,將針對校訓調整。地理系特聘教授簡旭伸說,當年是因冷戰下臺灣社會動盪,因此纔將「國家」的概念放入校訓內,但這校訓其實未經過校務會議認可,也需要與時俱進。
不過校長陳文章在會後接受訪問表示,改校訓茲事體大,仍會徵詢校友、師生意見,雖然要隨着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轉變,仍希望在維持原有精神、時代記憶的基礎上,以更貼近當代的方式詮釋。
▲臺大校長陳文章表示,新的校訓將徵詢校友、師生意見。(圖/記者林育綾攝)
他舉例,過去學生曾以反思性行動對應社會現況,例如討論「反對校慶」等議題,顯示臺大人始終具備自省與行動的傳統。陳文章說,臺大的教育精神不只是傳承,更要反映當代價值、跟時代扣合,期盼全體師生能在「與時俱進」的精神下,延續這份屬於臺大的品格與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傅斯年當年實際使用「力學」一詞,隨後才轉爲「勵學」。臺大此次研議調整,未來是否迴歸原文或納入更多新的元素,尚待校內持續討論,與校友及師生們意見整合。
這次動議將是76年來,臺大校訓首次進入檢討、修訂程序,後續方案預計於年底前公佈公開徵詢意見。簡旭伸則說,臺大百歲校慶是難得機會,希望藉此引領討論、帶動後人提出看法,但如果最後討論結果未改變,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