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兒科醫師將迎退休潮 深耕計劃啓動 5年內培育接班人

未來10年內,臺大預計有很多兒科教授退休,近期臺大已簽下深耕計劃,利用這5~6年訓練年輕醫師,訓練成熟時,就能接手退休醫師的工作,讓兒童醫療不中斷。(臺大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少子化衝擊之下,兒科醫師的招收也面臨挑戰。臺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透露,一招的PGY,共招到7人,後續還會對外進行二招。未來10年內,臺大預計有很多兒科教授退休,近期臺大已簽下深耕計劃,利用這5~6年訓練年輕醫師,訓練成熟時,就能接手退休醫師的工作,讓兒童醫療不中斷。

李旺祚表示,兒科醫師的工作不僅是治療疾病,從新生兒的第一口呼吸,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兒科醫師陪伴病童與家庭走過人生最艱難卻也最充滿希望的階段。每年都有許多醫學生在臨牀見習中被這份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感動,選擇加入兒科行列。

然而,兒科醫師不是畢業了就獨當一面,而是需要慢慢成熟、精進技能,尤其面對比較困難的個案,他們需要累積更多的經驗。李旺祚表示,未來10年,說不定臺大醫院會有很多兒科教授要退休,臺大醫院透過深耕計劃,讓醫師留在臺大的分院,慢慢成長,5~6年後,有醫師退休時,他們能成爲成熟的醫師,能接續退休教授的職位,讓兒童醫療不中斷,越做越好。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推出首部兒童醫療短片「只有兒科纔有的風景」,以溫柔細膩鏡頭記錄兒科醫療團隊的日常與信念,呈現兒科醫師們如何以專業、耐心與愛心,讓「希望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影片以「盼尋回初心」爲主題,邀請多位兒科醫師真誠分享從醫歷程與心路轉折。從新生兒病房到重症兒童醫療照護的真實場景,民衆可看見兒科醫療最真實的臨牀現場的專業、韌性與醫療人文溫度。

面對少子化的趨勢,臺大醫院院長餘忠仁與李旺祚院長共同呼籲政府與社會,應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於兒童健康與預防醫學,讓臺灣的孩子不僅「活下來」,更能在友善的兒童醫療環境中「活的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