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達電鄭平示警:用電將是AI發展瓶頸

鄭平指出,不論是supply端或者user端,業界最關注的仍是電網韌性,尤其歐美與中國大陸hyperscale(超大規模)的AI資料中心布建集中,多數電網基礎建設老化,加上氣候變遷及全面電氣化趨勢等大環境因素,皆會持續加重電網的負擔,整體供電韌性大幅下降,再生能源特性不穩,也讓AI用電更難管理。

據臺達電觀察,若持續以傳統集中供電架構,將導致基礎建設投資無法及時應對算力成長速度。鄭平直言,資料中心必須思考自有「微電網」(Microgrid)的建構,結合儲能、分散式發電、再生能源或氫能等多元組合,因應高峰低谷的用電管理,進一步提升電力彈性。

換句話說,未來AI大型機房若能建構出獨立的微電網,將能降低對整座城市主電網的衝擊,亦爲企業提供更高的用電韌性。

鄭平提到,當前資料中心電力從電網進入伺服器的「Grid to Chip」效率僅約80幾%,雖各級電源模組單體效率已達97~99%,但因層層轉換過程耗損嚴重,造成能源轉化效率偏低,更重要的是,這些損耗轉化爲熱能後,仍須額外耗能進行散熱,導致資料中心整體耗能進一步提高,光是這一來一回的電力損失與排熱動力,用電量恐增加20%以上。

爲改善能源瓶頸,臺達電提出「高壓直流」概念,主張將高壓交流電直接轉換爲高壓直流電源,再進入資料中心,大幅減少中間轉換層級,使整體能效有望從87%提升至92%以上、甚至更高。他表示,這項技術正與多方客戶、系統廠共同開發中,若順利推動,將改變全球資料中心電力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