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升1.07角 以29.918收盤 終結連七貶

新臺幣匯價昨日以29.918收盤,升值1.07角,結束連七貶,成交量萎縮至14.675億美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受到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9月降息預期升高影響,美元走弱,央行統計,美元指數昨(4)日下跌1.14%,非美貨幣呈現反彈。新臺幣匯價昨日以29.918收盤,升值1.07角,結束連七貶,成交量萎縮至14.675億美元。

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美元指數由上週的100急遽回跌到98.8附近;新臺幣匯價在4日早盤以29.95元開盤,隨後升破29.9元,最高匯價來到29.812元,勁升2.13角。

而在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方面,1個月換匯點折價也由上週五的50至60點,擴大到150至200點;若以此推估,本週新臺幣匯價高點可能會看到29.7字頭。

不過,市場預期,臺美關稅除了20%稅率,未來可能還會再達成一些協議,例如市場開放和赴美投資等,這些後續的消息也將影響新臺幣匯價走勢。

昨日臺北匯市成交量萎縮至14.675億美元,市況相對清淡,盤中出現部分油款買匯需求,出口商拋匯量縮小,外資匯入金額也縮小。

高盛分析師預期,新臺幣和韓元將表現勝過其他亞洲貨幣(不含日圓),同時預期亞洲央行將變得更寬鬆、更加鴿派。

該公司也預測,人民幣將會逐漸走強,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接近1美元兌人民幣7元。

匯銀人士指出,美國最新公佈的非農就業報告表現不如預期,增強市場對經濟成長放緩的擔憂,也進一步推升了對降息的期待。

根據聯邦資金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投資人預期美聯準會在9月降息1碼(即25個基點)的機率已由先前的約40%,大幅躍升至88%。

投資人目前關注接下來一系列經濟數據是否進一步強化降息論點,特別是即將公佈的7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等通膨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