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勁升營建業受惠? 業者自評:房市仍短多中空

▲新臺幣勁升帶動熱錢涌入,資金轉向內需產業,具土地資產的營建業,呈「短多中空」格局。(示意圖/記者張雅雲攝)

記者張雅雲、陳筱惠/綜合報導

新臺幣升勢如「失速列車」一路狂飆,接連2個交易日盤中衝破1元,5日出現29.5元,創近3年最高,對房市影響引發熱議。專家分析,勁升帶動熱錢涌入,資金轉向內需產業,具土地資產的營建業,呈「短多中空」格局,成交量低迷與政策不確定性仍爲關鍵挑戰。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55/新北人口紅利最強3區出列 東屋:2區房價比周圍行政區親民

高雄市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常務理事許承凱表示,熱錢涌入使內需產業如營建、零售業等相對受惠,具資產題材的營建股5日普遍翻紅,顯示短期利多。然而,房地產作爲內需龍頭,成交表現疲弱,反映市場信心不足。

大高雄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榮譽理事長洪光佐指出,臺幣升值降低進口原物料成本,有助營建業控制成本,對房市形成間接正面影響。然而,房市成交量仍受央行政策及消費者觀望心態制約,現階段以剛性需求爲主。

洪光佐說:「臺幣升值對出口業衝擊較大,出口業獲利被匯損侵蝕,房市則相對穩健,建商推案速度與價量表現仍大幅度受政策影響。」

▲投資人現階段採「現金爲王」策略,對股票、外幣及房地產投資均持謹慎態度。(示意圖/記者張雅雲攝)

許承凱透露,儘管營建股短期受惠,但房市成交量持續低迷,投資客幾乎絕跡,建商推案量減少,預售新案銷售期拉長,壓力增加,許多建商暫緩推案,或祭出優惠方式吸引買家,市場普遍認爲,投資人現階段採「現金爲王」策略,對股票、外幣及房地產投資均持謹慎態度。

此外,因應房市推案量下降,政府主導的公辦都更案成爲市場焦點,預估將填補市場推案真空期,支撐房市供給量。後續仍要看升值幅度,若新臺幣強升至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任內的最高價28元,以及美國預計7日公佈半導體關稅細節,對出口產業是重創,經濟也好不起來。

遠雄房地產總經理張麗蓉表示:「臺幣暴力升值,說實話包含關稅政策都會有影響,政府政策面應該要給業界一些空間與支持,這時候,股市、臺幣對房地產來說,影響的是自住盤信心是否夠,當股市不確定性太大,房市穩定性反而是避風港,外面環境越混亂,購屋族將更傾向生活基本面,關心『怎麼能過好一點』。」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55/新北人口紅利最強3區出列 東屋:2區房價比周圍行政區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