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即遠期外匯差破20年紀錄 外資:升值浪潮未到頂

▲新臺幣示意照。(圖/資料照)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臺幣經過連2個交易日暴力升值後今(6)日兌美元匯價轉弱勢,回貶逾1角,臺幣升值暫造一段落嗎?根據《彭博》指出臺幣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出現「深度倒掛」,顯示美元的拋售壓力仍非常巨大,意即臺幣還升不夠。

根據《彭博社》彙編數據,臺幣即期匯率與一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之間的價差,在5日擴大至約3,000點,創下至少20年來的最高水準。

NDF屬於遠期外匯商品,具有避險功能;而NDF價格反映了市場對未來臺幣走勢預期,與美元倒掛幅度越深,代表市場對美元貶值情緒越高、對臺幣升值預期越大;而報導稱這種即期與遠期匯率差異,表明市場猜測臺灣將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潛藏美方對臺幣的升值需求。

報導指出,由於上週五(2日)與昨(5日)出口商紛紛將所持有的美元兌換成臺幣,以及人壽保險公司對衝美元計價的投資組合,臺幣匯率大幅上漲,大型外匯交易員表示,幾乎沒有跡象顯示這種情況會立即放鬆。

昨日新臺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在亞洲交易時段之外持續交易,直至紐約收盤,這也凸顯出離岸交易商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央行昨日舉行記者會在會中對外匯投機的警告。相反,這些合約反映出美元持續拋售的浪潮。

Jefferies LLC全球外匯主管Brad Bechtel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市場現在討論的焦點在於出口商搶着賣美元,央行又沒有應對 (干預) 動作。他認爲這種交易趨勢可能是是「匯市鉅變的前兆」。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正與人壽保險公司開會討論外匯波動的影響。央行週一試圖平息市場,稱本地元兩天的飆升部分是由於市場波動,並警告不要進行不負責任的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