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匯率3字頭「以後買iPhone像買菜」 他曝美現況:不像重演1985
▲新臺幣升值。(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中央銀行2日表示,外資大幅買超429.24億元,並匯入資金,致國內匯市美元供給大幅增加,促使新臺幣升值,收在31.064元。專職投資人施雅棠透過粉專表示,臺幣匯率直奔30,說不定很快就能1比1,但屆時可能會出現公司接不到單、產業出走等狀況,且「類似歷史,曾經發生」。
施雅棠在臉書粉專「美股夢想家」上發文表示,隨着臺幣升值,以後買特斯拉可能會像買腳踏車,買iPhone像是在買菜,去巴黎像是去八里,「臺股飆到10萬點,房價飛天,人人數鈔票」,但同時,也可能出現公司接不到單、出口變賠錢生意、廠商倒閉、產業出走、失業潮來襲等狀況。
施雅棠指出,過去也曾發生類似的狀況,「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圓暴升、臺幣也跟着升,當時股市漲瘋、資產暴漲,臺股從1000點漲到1萬2000點,漲幅12倍。但隨後泡沫破滅,日本股市一躺30年,臺股也歷經大幅回檔,直到2020年才創新高」,當年日本爲了救出口,狂冠資金、壓低利率,但錢沒有進工廠,反而跑去炒房、炒股,換來短期榮景、長期泡沫危機。
「但今天和當年,已經完全不同。」施雅棠說,美國當年通膨壓力低、債務壓力小,可以讓美元貶值、刺激出口、重塑製造業;但現在美國赤字破錶,通膨依舊頑強,已無空間讓美元狂貶,如果美元大貶,「勢必引發資金外逃與通膨失控,甚至動搖全球對美元的信任,撼動全球儲備貨幣的根基,這對美國自己也沒好處」。
因此施雅棠認爲,這波臺幣貶值,不像是重演1985年,反而更像是美元過強後的自然修正,「全球資金正在迴流亞洲,新興市場再度受到青睞,資產正進行跨貨幣、跨區域的重新配置」。
本文經「美股夢想家」授權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