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第3季貶5.67角 走勢先貶後升 9月單月漲1.36角 終止連二黑
新臺幣匯價30日以30.469元收盤,升破30.5元,升值7.6分,成交量爲16.96億美元。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臺幣匯價昨(30)日以30.469元收盤,升破30.5元,升值7.6分,成交量爲16.96億美元;第3季總計貶值5.67角,貶幅1.86%。
根據統計,新臺幣9月升值1.36角,月線收紅,終止連二黑;第3季新臺幣匯價走勢爲先貶後升,以8月單月貶值6.89角幅度最大,就整個第3季來看,新臺幣收盤最高匯價在7月3日的28.828元,最低收盤匯價爲9月3日的30.728元。
回顧新臺幣第3季走勢,8月累計狂貶6.89角,月線連二黑,重挫2.25%,是2022年10月以來近三年最大單月貶幅。造成新臺幣在8月重挫,外資賣超臺股是關鍵因素。
展望第4季,影響新臺幣因素包括:一、Fed降息的速度和幅度。二、外資在臺股進出。三、央行調節匯價力度。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表示,要留意川普政策可能從關稅、大投資、大采購的第一階段,轉向大降息與美元大貶值的第二階段。此轉變源於川普爲降低美國財政部債務成本及吸引更多外資赴美投資,可能透過調整Fed人事(安插支持大幅降息的理事)來推動遠超市場預期的激進降息(例如降至2%以下)。
此舉將導致美國與他國利差縮窄,引發全球匯率波動,並可能迫使其他國家央行跟進降息,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