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暴衝嚇壞全球!外媒示警「美國應關注」
新臺幣近期強勢升值,成爲全球股市的焦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新臺幣在5月2日單日大漲3%,創近40年最大漲幅,使得臺幣難得成爲全球股市的焦點。《華爾街日報》一篇專欄文章提醒,美國投資人應注意新臺幣未來動向,並解釋其中原因。
該文由德莫斯(Telis Demos)和巴克(Aaron Back)共同撰寫,內文提及新臺幣近期強勢升值,兌美元匯率單日飆升,漲幅接近10%。這對多數從未考慮過交易臺幣的美國投資人來說,爲何值得關注?
原因在於,臺幣走強可能預示一個更大的趨勢:在川普政府全球貿易戰政策下,美元可能長期走弱。而這將直接影響個人與企業,因爲美元若吸引不到外資,將衝擊美國金融市場。
臺灣憑藉半導體與科技產品出口,以及相對便宜的貨幣,對美國長期維持貿易順差。這讓臺灣累積大量美元資產,並投入美國市場。
實際上,臺灣壽險公司長年透過購買美國債券,間接爲美國企業提供資金。根據外交關係協會(CFR)專家塞策(Brad Setser)的估算,臺灣壽險業持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外國債券,多爲美國債務。當美元對臺幣匯率走弱,這些資產對臺灣投資人來說就變得不值錢。
雖然新臺幣這波升值看似劇烈,實際只是回到2022年的水準。但若投資人(如臺灣壽險公司)預期美元將持續疲弱,或對美國市場失去信心,他們可能開始重新配置資金,對美國借款人來說意味着資金成本上升。
例如蘋果與輝瑞等美企,就曾透過發行美元債券,吸引臺灣投資。風險不止來自臺灣:歐洲銀行爲美國市中心地產提供資金,日本銀行則參與高風險貸款。
外資涌入讓美國借貸成本更低。若資金減少,企業與個人借款的利息將提高。塞策與哥倫比亞法學院講師楊格(Joshua Younger)指出,與臺灣資金動向相關的波動性交易,甚至可能已經對美國房貸利率產生可觀影響。
臺灣央行總裁於週一記者會中表示,美方並未要求臺灣升值貨幣。
不論這波臺幣強勢是否直接與貿易談判相關,它都提醒我們:美國的貿易政策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不論是川普政府刻意讓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還是市場因信心流失而拋售美元,最終代價將由美國的借款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