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戲劇獎首登場 點亮劇場榮耀時刻
四把椅子劇團的《太陽》以史詩場面描繪文明演化與權力,入圍最佳戲劇獎。 (攝影/黃煌智)
【文・Ivy Tsou、Edith】
【攝影・黃煌智、牟仁杰、唐健哲、張震洲、葉韋辰】
從黑盒子般的實驗小劇場,到大型劇院的華麗舞臺,無數劇場人以其才華、熱情及對夢想的追尋,在臺北寫下獨特的文化風景。2024年創立的「臺北戲劇獎」,以臺灣劇場活動最活躍的臺北爲舞臺,打造屬於劇場人的榮耀時刻,也爲臺灣劇場產業開啓新篇章。
完善臺灣藝文獎項版圖
「臺北不僅是臺灣劇場演出最密集、觀衆最集中的城市,更是衆多劇團首選的首演地,一出新作若能在臺北展演並獲得正面迴響,將有助於後續推廣。」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指出,臺北創立此一指標性獎項,對於臺灣劇場產業發展大有幫助。
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以布袋戲發展交織白色恐怖與身分認同,入圍最佳戲劇獎。 (攝影/唐健哲)
「國內有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臺北也有臺北美術獎、臺北文學獎和臺北電影獎等相關獎項,但在劇場領域始終缺乏能代表整體產業、廣受認可的專業獎項。」蔡詩萍回憶,早年他在參與劇團演出時,便曾聽聞劇場人表達這份遺憾。「戲劇獎難以推行的主因,一是劇場表演具高度現場性,無法像音樂或影視作品般重複播放,錄影亦難以完整還原現場氛圍,使得評審公平性無法兼顧;二是因演出場地與劇團數量龐大,若採全國規模將面臨執行成本高、評審制度難以落實等挑戰。」
爲了克服這道難題,臺北市文化局聚焦於臺北具代表性的劇場場域並盤點其演出條件,建立一套具備可行性、公信力與全國指標意義的評審機制。蔡詩萍指出,獎項雖由臺北市發起,但只要在臺北市公有場地進行三場以上的售票演出,不限制劇團登記所在地,皆符合參賽資格。從國家戲劇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大型場館,到空總劇場、南村劇場及水源劇場等中小型空間都包含在內,期藉此活絡臺北藝文產業,也爲臺灣劇場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再拒劇團的《沙拉殺人事件》以臺語在地化方式詮釋日本荒誕派作家別役實同名作品,入圍最佳獨立精神獎。 (攝影/唐健哲)
建立多元評審機制
在評審制度的設計上,文化局參考他國作法,並回應臺灣劇場界現況,首屆組成共計50人的「看戲觀察團」進行初審,除了邀集具專業背景的劇場人、媒體人及學者擔任評審,也提供10個名額給一般觀衆參與。蔡詩萍分享,「臺灣有許多對劇場充滿熱情的觀衆,透過這些戲迷的經驗與觀點,能給予這個獎項更多元的聲音。」
而在制定獎項時,也鎖定以舞臺劇與音樂劇爲主要範疇,涵蓋戲劇作品、導演、編劇、表演、劇場設計等13個獎項,讓臺前、幕後的劇場人都能獲得肯定與榮耀。首屆臺北戲劇獎即吸引55組劇團、73件作品參與,總計647件報名數角逐13個名額,反映出劇場界對於臺北戲劇獎的高度關注與投入。
僻室House Peace的《我的初戀是頭鹿》描繪高中校園的初戀與成長故事,入圍最佳音樂劇獎。 (攝影/張震洲)
得獎效應帶動產業發展
本屆臺北戲劇獎「最佳戲劇獎」入圍作品,涵蓋科幻寓言、國家認同、歷史反思及性別身分等題材,反映當代劇場在主題上的多元探索。在「最佳音樂劇獎」入圍作品中,則有酒店故事、青春初戀及教育議題等面向,並融合不同語言與文化元素,演唱獨樹一格的臺式音樂劇。「最佳獨立精神獎」則鼓勵體制之外的創作思考,關注社會邊緣或直面生命困境,迴應劇場作爲時代觀察者的角色。
而在編劇、導演、表演等獎項上,則出現資深名家與劇場新銳世代交鋒的精彩時刻,同時也不乏雙料入圍的創作者與表演者,可見臺灣劇場人的豐厚實力。劇場設計類獎項則讓人們看見舞臺、燈光、聲音、影像與造型設計等劇場美學幕後功臣的創作能量。
陳家聲工作室劇團的《黃金人生Crystal》以臺灣本土劇的誇張劇情與動感音樂打造荒謬喜劇,入圍最佳獨立精神獎。 (攝影/牟仁杰)
蔡詩萍表示,臺北戲劇獎能帶給長期耕耘劇場的專業工作者榮耀感,同時也能如臺北電影節獎項般產生明星效應,得獎的演員、劇本、幕後團隊都將受到矚目並引發後續討論,吸引更多人關注劇場發展。此外也提升得獎節目重演的可能性,吸引更多觀衆入場支持,對整體產業帶來實質幫助。
典禮設計融入劇場人日常
作爲劇場界的專屬獎項,首屆臺北戲劇獎頒獎典禮將於7月7日登場,其典禮設計也貼近劇場人的日常。「我們刻意選在星期一舉行,因爲那是多數劇場的休息日,希望讓所有劇場人都能出席專屬於他們的典禮。」蔡詩萍解釋,場地選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由劇場導演許哲彬擔任統籌,以一齣戲的規格構思整個頒獎流程,每個橋段皆由劇場人親自演出設計。
蔡詩萍也分享典禮的另一有趣構想,「我們原想比照三金的紅毯儀式,安排禮車接送劇場人到場,但劇場人平時多半騎機車或搭計程車趕場,爲了更貼近劇場人的日常,屆時他們將由多元計程車送至會場,並走上『聚光大道』。」而頒獎人陣容同樣星光熠熠,包括《勸世三姐妹》主演張擎佳、張芳瑜與宮能安,以及劉冠廷、朱芷瑩、吳念真、李千娜等劇場與影視雙棲的演員,一同迎來屬於劇場人的盛會。
瘋戲樂工作室的《五木大學-夜の女王櫻子媽媽》結合金曲歌王許富凱的專輯選曲與日式酒店故事,展現臺式音樂劇的多元語彙,入圍最佳音樂劇獎。 (攝影/葉韋辰)
臺灣劇場領域在表演者、創作者及舞臺技術工作者的努力下,展現出多元精彩的面貌,臺北戲劇獎則爲這羣充滿熱情的劇場人打造一座能被看見、被記錄、被肯定的專屬舞臺,點亮劇場的榮耀時刻,成爲臺北最動人的文化光點。
臺北戲劇獎
https://taipeitheatreawards.taipei/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681期】。
臺北畫刊681期-都市與自然間的夏日輕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