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即時影像 遭質疑釀反效果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秦慧珠質疑,臺北市2021年6月起推出「4K即時影像」,疑似自動移動鏡頭定位不當,不僅有侵犯遊客隱私疑慮,甚至對觀光帶來負面影響。圖爲4K即時影像示意圖。(臺北市議員秦慧珠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後疫情時代來臨,國際觀光模式也跟着改變,繼紐約、倫敦等國際城市提供觀光即時影像服務後,北市觀傳局也在2021年6月起推出「象山看臺北4K即時影像」,之後陸續加入大稻埕碼頭、碧山岩、大佳河濱公園、劍潭山微風平臺、貓空指南宮等5處景點。不過有議員質疑自動移動鏡頭定位點不佳,有的在排水溝,有的畫面甚至會出現裸體的年長者,恐對觀光帶來負面影響。觀傳局則表示,將重新評估設置的景點。

國民黨議員秦慧珠指出,「臺北觀光即時影像」建置費213.9萬元、維護費130.8萬元,總計344.7萬元,預估未來每年每處還需花費10萬元維護費用。

她質疑,明明號稱4K高畫質、自動移動鏡頭,不僅有部分畫面模糊,影像也常常定位在馬路、高架橋、排水溝甚至工地。有些鏡頭雖然有對準休憩平臺,但遊客無預警入鏡,甚至有上半身赤裸的阿伯出現在畫面中,恐怕已經涉及侵犯遊客隱私疑慮或兒少不宜畫面。

秦慧珠表示,城市觀光即時影像是世界潮流,可影響國際遊客對城市的印象,臺北卻因直播鏡頭設置位置及鏡頭移動定位疑慮,不但達不到「療愈視野、無國界宣傳」,還可能讓遊客對北市觀光卻步。

觀傳局表示,「臺北觀光即時影像」被各大電視播報氣象引用,就連日本NHK電視臺也申請授權。觀傳局也精選臺北夜晚、夕陽、煙火等美景剪輯縮時影片,至今累積已達1639萬瀏覽人次,其中境外瀏覽比率達25%。如2024年大稻埕夏日節3場煙火,線上瀏覽人次共有7.7萬、跨年煙火除晚會網路直播平臺同時在線人數最高達1.6萬人。

觀傳局說,針對畫面角度將再精進改善,因天氣影響變焦致影像模糊部分,也會加強巡視即時調整對焦,景點的選擇也將重新評估,讓世界看見美麗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