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紡織展開幕 紡纖大老:已到谷底 未來不會比現在差
企業老闆指出,中國大陸產能低價傾銷,是破壞市場的最大主因,國內供應鏈不能「硬碰硬」;要從創新、高值化、永續機能、特殊產品研發纔是主軸。
吳東昇指出,今年國內的紡纖產業受到關稅的衝擊,加上國內部分紡品被中國大陸滲透、市場競價,產業陷雙重夾擊,整體景氣可說是DOWN到谷底。
不過,隨着關稅影響的淡化,加上紡纖廠自我的營運調整,吳東昇認爲,現在應該就是谷底,未來不會更差了。「總會找到出路的」,明年預期就可逐漸恢復。
力麗、力鵬集團董事長郭紹儀表示,今年再差也就這樣了!隨着客戶對關稅的接受度穩定,已見下單動能,明年應該會慢慢好起來。
吳嘉昭表示,紡織產業仍要朝創新前進,機能性、特殊產品研發仍是主軸,此外,工廠的管理方面,要朝數位化、AI前進,整體來說,紡織上游化纖產業如果沒有創新的話就沒辦法生存。
對於明年的景氣,南紡董事長侯博明則相對保守,認爲,不確定因素還很多。不過,在最艱困的時期,更要謹慎考量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朝更精緻化、高值化創新,同時更要多元化發展轉型,讓企業與時俱進,在谷底重新出發。
國內尼龍、加工絲大廠集盛集團董事長蘇百煌指出,危機就是轉機。現在的谷底,更是檢討、改造企業體質的最佳時機。面對中國大陸尼龍產能的市場傾銷,集盛一方面進行減產因應,一方面則發展高值化如「MICROFIBER、微纖維」等品項,朝歐盟、日本等市場、客戶羣行銷,目前反應熱烈,預期未來可逐漸在市場打出一條不一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