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東部防暴雨 美模式估「共伴」 一圖看風神路徑

熱低壓一旦走到臺灣東南方海域,可能和東北季風形成共伴效應。(翻攝觀氣象看天氣臉書)

還不能完全排除「秋臺」。位在關島附近的熱帶擾動,13日升級爲熱帶性低氣壓,未來有機會發展成颱風(風神)。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指出,準風神模擬路徑分歧,部分模式做出它會偏南走;美國模式認爲它會偏北,屆時其環流和東北季風將產生共伴效應,爲北部、東部帶來明顯降雨。

「觀氣象看天氣」分享,目前這個熱低壓的東北側有一個冷心低壓,短期內冷、暖兩系統會有所互動,並牽引熱低壓稍微往北移動。因熱低壓就位在冷心低壓旁邊,受到風切、下沉氣流影響,短期內不容易發展。

進入中後期,冷心低壓開始往北移動,移入副高之間逐漸消散,這時熱低壓沒人帶路,重回副高導引氣流指引,也就在這個時候,將決定颱風走向。

目前模式預測,本週五後路徑變數大,美國模式認爲路徑偏北,颱風環流會和東北季風共伴,導致迎風面的北部、東部出現明顯降雨;多數模式估路徑偏南,甚至登陸菲律賓,雖然還是有共伴機率,但雨勢相對減弱不少。

週末後至22日,是最需要注意的時間點。(翻攝吳聖宇臉書)

氣象專家吳聖宇進一步指出,10月19日晚起至10月22日,是最需要注意的時間點,影響熱區應該會落在大臺北、北部山區、東半部,其他地區影響有限。還有2、3天的觀察時間,熱低壓看起來也不會很快增強,變數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