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巨蛋熱潮周邊商圈卻冷颼颼 百億經濟效益分不到1成
▲臺北大巨蛋掀起觀賽、演唱會熱潮,但百億經濟效益周邊店家卻分不到1成。(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臺北大巨蛋開幕啓用後創造百億經濟效益,但議員王欣儀指出,市府搭配推動的「大巨蛋 HOME RUN遊東區」等商圈振興活動效益不佳,大巨蛋的百億經濟效益周邊商圈分不到一成,出現「巨蛋熱、商圈冷」現象明顯。對此,商業處迴應,明年預計透過派發商圈夜市折抵券、憑票根享優惠等活動,強化演唱會經濟效果。
王欣儀表示,截至2025年9月底,大巨蛋已舉辦87場球賽、12場展演活動,創造142億經濟效益,但東區商圈實際消費僅9.3億,佔總體規模的6.6%。2024年時北市府推出「大巨蛋 HOME RUN 遊東區」活動,辦理6檔行銷、經費981萬,店家營收成長8.9%;到了2025年卻僅剩3檔、經費縮水至425萬,營收成長更降爲 6%。
王欣儀批評,明年市府還要串聯大巨蛋、小巨蛋、北流、北藝等多場館及其他商圈,整體執行經費卻僅剩830萬,這樣的做法只會讓行銷強度被稀釋、效益恐怕更低。此外,市府這2年共派券約11萬張、實際使用5萬4千張,不到5成;問卷發出近2萬份、回收僅7千多份,根本無法反映真實狀況。
王欣儀建議,市府應導入更具消費吸引力及互動性的行銷方式,鼓勵民衆跨店消費;此外,也應導入電子支付與 AI 大數據分析,精準鎖定目標客羣,讓政策資源運用更有效率,真正帶動城市整體經濟發展。
商業處指出,臺北大巨蛋2023年開幕後到2024年期間,已舉辦超過70場球賽賽事、9場展演活動,估算175萬人次入場。截至2025年9月底,共舉辦超過87場棒球賽事及12場展演活動,累計超過214萬人次入場。
商業處說,每逢大巨蛋舉辦活動時,開場前、散場後的東區與信義商圈皆會涌入人潮,帶動區域的經濟蓬勃發展,顯示大巨蛋的人流能明顯轉換至商圈收益中。而商業處也推出「大巨蛋 Home Run 遊臺北」串聯行銷活動,推出商圈夜市折抵券,增加球迷於賽前、賽後前往商圈遊逛誘因。
商業處表示,「大巨蛋 Home Run臺北」活動已逐漸形成一套店家及民衆皆習慣之行銷模式,明年除針對大巨蛋中職開幕賽、明星賽等賽事辦理商圈店家串聯活動外,亦規劃針對臺北小巨蛋等指標型展演活動派發商圈夜市折抵券,強化演唱會經濟效果。除了邀請商圈店家響應活動,更推出「憑票根享優惠」活動,增加民衆消費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