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錨定“算力+”戰略新座標,構建數字經濟發展四樑八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坤

近日,泰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泰安市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市算力供給規模突破300PFlops,智能算力佔比達40%,先進存儲佔比超35%,綜合性算力調度平臺基本建成,數據中心平均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這一舉措標誌着泰安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方案》立足全省“2+5+N”一體化算力網絡佈局,以泰山區、岱嶽區爲核心,打造算力資源集聚區。推動新泰、肥城等區域建設低時延算力支撐區。鼓勵企業在重點行業佈局邊緣計算節點。通過梯次化佈局,全市將形成“核心引領、多點聯動、全域覆蓋”的算力網絡,有效滿足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多樣化需求。目前,泰山區已建成24個數據中心,岱嶽數谷規劃機架4200個,佔全市在建總量的78%,爲核心區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興領域需求,《方案》提出構建“智能算力爲主導,通用、超級算力協同發展”的格局。一方面,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和行業龍頭前瞻佈局智算中心,探索政府與市場共建運營模式。另一方面,整合高校院所超級算力資源,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同時,創新算力調度機制,依託山東算網平臺搭建全市算力“一張網”,實現資源動態調配、彈性分配,並探索算力共享、錯峰使用等新型計費模式,降低企業用算成本。

《方案》聚焦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領域,提出“算力+”融合行動計劃。在工業領域,通過建設工業大數據中心,推動算力賦能研發設計、智能檢測等環節,助力11條重點產業鏈升級。農業方面,搭建“泰安數字農業大腦”,推廣智能化裝備,實現生產、銷售全鏈條數字化。服務業則瞄準文旅、醫療、交通等場景,打造“元泰山”文旅元宇宙、智慧交通系統等示範項目,提升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

針對數據中心高耗能特點,《方案》明確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供能模式,推動新建數據中心與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協同佈局,逐步提高綠電使用佔比。同時,強化能耗監測,推進PUE高於1.5的數據中心綠色化改造。安全方面,構建數據全生命週期安全屏障,完善風險預警體系,提升核心數據災備能力,確保算力基礎設施安全可靠運行。

爲保障《方案》落地,泰安將探索制定“算力券”“運力券”等專項補貼政策,引導企業使用算力資源。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支持算力項目建設。常態化舉辦“算力發展應用沙龍”,推動產學研合作,並通過“數據要素×”大賽孵化典型應用場景。此外,建立市、縣兩級統籌機制,強化土地、電力等資源要素保障,確保重點項目高效推進。

“算力正在成爲一種新型生產力。”山東山科數字經濟研究院專家李旺表示,《方案》的出臺爲泰安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底座。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泰安不僅能提升本地企業競爭力,還可吸引數據存儲、分析等上下游產業集聚,形成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