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熱昏倒竟是心肌梗塞 醫揭發作關鍵:高溫逾30度風險上升
▲天氣炎熱時心肌梗塞等急性冠心病風險上升。(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高溫也會造成心肌梗塞!一名70多歲老先生接近中午在公園運動時昏倒送急診,原本以爲是中暑,沒想到竟然是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療有高達3成以上的死亡率,非常危險。醫師指出,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當氣溫超過30℃風險會逐漸升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特別警覺。
收治個案的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蘇彥伯說明,心肌梗塞或是急性冠心症,通常是因爲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退化,產生斑塊堆積在血管內皮中造成阻塞,進而造成心肌的缺氧和胸悶胸痛的症狀,若斑塊造成冠狀動脈血流的急性阻斷,甚至可能會出現休克或猝死的情形。
該個案在經由心血管中心團隊快速的啓動緊急心導管手術,阻塞的心臟血管順利地被打通並放置了血管內支架,經過兩個星期的密集治療後,順利地出院。
不過老翁家屬最初一度以爲是中暑,以爲心肌梗塞都是天氣冷、寒流纔會發作。蘇彥伯解釋,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的現象,過度的脫水在某些病人身上甚至會發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蘇彥伯強調,夏季氣溫超過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漸漸升高,當溫度超過31.5℃,風險會增加接近3成,後續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同時伴隨高齡或是糖尿病,過高的溫度更會增加因爲冠心病而死亡的風險。
蘇彥伯也提到,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包含胸悶、胸痛,疼痛可以連到肩膀、後背、或是頸部,同時伴隨頭冒冷汗、喘不過氣等等,嚴重時會造成低血壓休克、甚至是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或心臟停止而昏厥或猝死。有抽菸習慣、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或洗腎患者、高齡等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族羣。
蘇彥伯建議高風險患者在天氣炎熱時務必多留意氣象預報,於高溫警訊時避免外出做劇烈的戶外活動,有需要出門時,必須做好遮陽避免陽光直曬,同時注意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補充避免脫水。
另也建議室內環境儘量保持涼爽通風,若室內溫度過高時,最好還是要有適度的空調,空調的溫度最好設定在26-27℃上下,不但省電,而且可以避免室內室外的溫差過大,反而造成不適甚至是增加急性冠心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