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賀子珍的長女,流落民間幾十年被找到,卻沒能相認,如今健在
引言
革命路途之上的兇險衆人皆知,一般成年人都無法承受得住惡劣的生存環境,更別提那些尚且年幼的孩子。正因如此,不少革命先輩將他們的兒女託付給家人,更有甚者直接交給當地的百姓撫育,從此骨子裡流淌着革命血脈的孩子散落在民間,在福建龍巖,有一位92歲高齡名叫楊月花的老人也有着相同的經歷,她曾被當地的好心人家收養並撫養長大。
早在楊月花44歲那年,她的真實身份便被確認;她是毛主席和第二任妻子賀子珍的長女,革命時期被託付給了龍巖的百姓照顧,是當之無愧的“紅色公主”。不過身份確認的楊月花並沒有實現和父母相見的願望,無奈回到龍巖過着安分守己的生活,那麼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呢?
01
井岡山根據地建立之初,毛主席的革命隊伍迎來了賀敏學等人組建的起義部隊,雙方經過洽談後決定合二爲一,壯大了革命隊伍的實力。跟隨在賀敏學身旁的妹妹賀子珍吸引到了毛主席的目光,在日後的工作中二人發展出了戀情,很快便在艱苦的環境下舉辦了婚禮,這樣的婚禮雖然簡陋,卻給了夫妻二人莫大的鼓勵,爲了子女的美好未來,他們要更加努力地革命。1929年,毛主席所在的紅軍部隊攻克了福建省龍巖,懷有身孕的賀子珍終於有時間休養,靜靜等待產子的時機。
不久後,賀子珍在醫院中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第一個女兒,由於長途跋涉、缺乏營養的原因,這個女嬰出生時又瘦又小,看着讓人心疼不已。在戰友們的幫助下,毛主席夫婦的女兒存活了下來,他們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在那個戰亂四起、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夠親眼見證一個嬰兒的成長對每個人來說是何等的幸福。後來毛主席給她取名爲“毛金花”,經常誇她和賀子珍長得越來越像,將來一定會成爲一名貌美如花的女孩。
02
毛金花滿月時,國民黨軍隊已經漸漸逼近龍巖,大戰一觸即發。然而當時紅軍部隊的實力還無法與其正面對抗,經過領導人討論後一致決定暫時撤離此地,待時機成熟後再奪回龍巖。
日夜兼程對於毛主席他們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可是剛剛滿月的毛金花絕對無法承受。縱使賀子珍再不捨,她還是聽從閩西特委書記鄧子恢的建議,將女兒送給當地一位鞋匠撫養。在鄧子恢的幫助下,賀子珍順利找到了鞋匠,臨行前還戀戀不捨地看着襁褓之中的孩子!
紅軍撤走後,國民黨軍隊佔據了龍巖,並四處嚴查窩藏與共產黨有關的行爲,不少無辜百姓不幸遇難。收養毛金花的鞋匠看到這樣的慘象心生恐懼,他沒想到自己當初小小的承諾會引來這麼大的災難。
日思夜想過後,鞋匠還是被個人利益所打敗,偷偷地將毛金花送給了其他人家。毛金花先後被許多人家收養,但都因種種原因又將她丟棄,最後一個名叫邱蘭仔的婦人於心不忍,將毛金花帶回了家中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撫養,爲她取名“楊月花”。
03
建國後,毛主席無時無刻想着和自己走散幾十年的長女,他直覺認定女兒一定還在福建,多次派人到福建四處調查女兒的下落。當年向賀子珍推薦鞋匠的鄧子恢也再次找到了鞋匠,軟硬兼施讓他道出了當年的實情,衆人這才知道毛金花一直沒有離開過龍巖,這樣的消息讓毛主席欣喜若狂。很快當地的政府官員遇到了楊月花,根據楊月花斷斷續續的回憶人們驚奇地發現,她的出生信息與毛主席走散的女兒十分相似,當即上報給了毛主席。
當時居住在福州的賀敏學知曉外甥女的下落後趕忙登門拜訪,並安排外甥女和親生父母相見,圓上兩位老人一生最大的夢想。邱蘭仔一家陪着楊月花奔赴北京,希望能夠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不過這個願望最後還是落空,一家人心灰意冷地回到了福建。1977年,賀敏學又張羅着幫助母女相見,但病入膏肓的賀子珍想要與女兒相見的請求被駁回,她只能靜靜地待在醫院中接受治療。最終賀子珍還是沒能等到康復的那一天,1984年病逝於醫院之中!
結語
楊月花父母相繼離開人世後,她又重新做回了那個普普通通的龍巖百姓,和家人經營着小本生意。如今楊月花已經92歲,她的六個子女也各自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讓楊月花也能享受到子孫滿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