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今年銀幕最「炸」的一批

在《捕風追影》中,成龍飾演的退休偵查專家黃德忠臨危受命,重組跟蹤隊,用肉眼觀察和現場蹲守等“笨方法”訓練年輕警員。戲裡戲外,成龍借角色之口迴應了那個古老的問題,尚能飯否?

作者| 冼豆豆

編輯|晶晶

排版 | 蘇沫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發佈初始時間:2025年8月24日

71歲的成龍在《捕風追影》中借角色的口說出,“你們是想看我尚能飯否吧”,隨即用拳腳給出了答案。在這場年齡與能力的對話中,老一輩演員用令人驚歎的專業能力,重新定義“英雄遲暮”的含義。

戲裡戲外,這個問題和答案都顯得意味深長。當全球電影產業日益追逐年輕面孔和高科技特效時,一羣60歲以上的老牌演員卻逆流而上,用紮實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表演經驗,贏得了觀衆的一致好評。

01老將出馬,一個頂仨

2025年的銀幕,堪稱“老將之年”。除了成龍的《捕風追影》,還有《F1:狂飆飛車》《碟中諜8:最終清算》等大片,均由年過半百的老牌演員挑大樑。這些影片不約而同地展現了老年演員的不凡實力,並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雙豐收。

在《捕風追影》中,71歲的成龍不僅身手依然矯健,文戲表演也漸入化境。他飾演的黃德忠是一個退休警探,被重新召回來訓練新一代的跟蹤隊隊員。影片中,成龍摒棄了當下業內過多依賴特效和替身的拍攝方式,迴歸到實打實的動作風格。一場在街頭巷尾追逐嫌疑人的戲中,成龍穿梭於擁擠的人羣,跳躍過阻礙物,動作連貫真實,讓觀衆彷彿看到了他年輕時的風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龍在片中的打鬥風格明顯根據年齡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高空跳躍和危險特技,增加了更多地面格鬥和實用技巧,這種老齡化的動作設計反而讓打戲更加真實可信。成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年齡不是限制,而是另一種優勢。年輕人可能更靈活,但我們有經驗,知道如何用最少的力氣做最有效的事。”

梁家輝在片中飾演的反派“影子”同樣令人折服。67歲的他扮演一個優雅而狠辣的犯罪頭目。影片中,梁家輝的表演細膩而富有層次,尤其是在使用匕首近身搏殺的1V30的名場面中,他展現出了驚人的身體控制力和表現力,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相當迷人,誇一句“邪魅狂狷梁家輝”也不爲過。

這些老牌演員的成功不是個例。在《F1:狂飆飛車》中,年過六旬的布拉德·皮特親自駕駛方程式賽車,完成了多個高難度鏡頭;《碟中諜8:最終清算》中,63歲的湯姆·克魯斯依然堅持親自完成危險特技,包括高空着火降落傘跳傘、空中扒飛機等這些匪夷所思的高難度操作。

這些老牌演員用實力證明,年齡不該成爲界限。

02英雄遲暮VS寶刀未老

在動作電影的發展歷程中,對於老年英雄的敘事經歷了明顯的演變。傳統動作片中,英雄往往是無敵的,年齡很少被當作一個重要因素來考慮。但近年來,一種更爲複雜的“英雄遲暮”敘事正在興起,它更加真實地反映了英雄也會老去的事實,同時也展現了歲月賦予的獨特價值。

2017年的《英倫對決》中,成龍飾演的關玉明不再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而是一個滿臉皺紋溝壑、爬完樓梯會喘氣的標準60多歲老頭兒。電影聚焦的是一個爲女復仇的普通父親,他的動作不再華麗,而是實用甚至笨拙的。這種塑造方式讓角色更加真實,也更易引起觀衆的共鳴。

《金剛狼3:殊死一戰》則將“英雄遲暮”的超英敘事推向了新的高度。休·傑克曼飾演的金剛狼不再是從前那個幾乎不死的變種人,而是成了一個身體逐漸衰弱、傷痕累累的老人。影片中的打鬥場面更加野蠻和真實,失去了從前的那種流暢和從容,卻多了一份悲壯和蒼涼。這種敘事方式不僅沒有削弱英雄的形象,反而讓角色更加立體和動人。

《捕風追影》也是如此,一方面,它承認了英雄會老去的事實,成龍飾演的黃德忠體力明顯不如年輕人,在長時間的追蹤後會感到疲憊。另一方面,它又強調了經驗和技術的重要性,黃德忠憑藉多年的偵查經驗,能夠發現年輕人忽略的細節,能夠預判嫌疑人的行動路線。

影片中有一場精彩的對話,生動地體現了這種敘事張力。當年輕警員質疑黃德忠的老派方法時,他迴應道:“你們有高科技,我們有老經驗。攝像頭會壞,硬盤會丟,但這裡的記憶永遠不會消失。”他指着自己的頭說道,“而且,有些東西是機器永遠替代不了的,比如直覺,比如對人性的理解。”

這種敘事轉變反映了影視作品對老齡化看法的變化。老年人不再被簡單地視爲衰弱和無用的羣體,而是被認可爲擁有獨特價值和經驗的羣體。他們的價值不在於能夠像年輕人一樣行動,而在於能夠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03傳承與延續

老年演員在銀幕上的活躍表現,與全球老齡化社會趨勢形成了有趣的對話。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預測,到2070年代末,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達22億。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重新認識和評估銀髮族的社會價值,成爲一個迫切的問題。

在《捕風追影》中,解決問題的理念是指向一種兼容、共贏,而非對抗、取代。成龍飾演的黃德忠與年輕警員何秋果之間的師徒關係,是影片的情感主線之一。開始時,何秋果對黃德忠的老派方法不屑一顧,迷信高科技設備;但隨着劇情發展,她逐漸認識到傳統方法的價值,並將新舊方法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這種傳承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在《捕風追影》中,這種互惠關係得到了很好地體現,黃德忠教授年輕警察傳統偵查技巧,而年輕警察則向黃德忠介紹現代科技AI的應用。老一輩和新生代合作破案的過程,是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象徵。

電影還揭示了年齡歧視這一潛在的社會問題。在《捕風追影》中,黃德忠最初遭到年輕警員的輕視和排斥,僅僅因爲他的年齡和傳統方法。這種情況在現實職場中同樣常見,許多有經驗的年長員工因爲年齡而被迫提前退休或被邊緣化。甚至,當下社會已經殘忍到容不下35歲以上的人,各個企業大批量開除35+的中年人,招聘啓事上明確要求“00後、95後優先錄用”。

2022年入圍戛納電影節的影片《歲月自珍》就描述了這個殘酷現象,故事設定在虛構的近未來日本,日本政府推出“75歲方案”,爲7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提前走到人生終點的選擇——安樂死。這個方案旨在鼓勵老年人把有限的社會資源讓給年輕人,看似體面的臨終關懷,背後卻是對“老去”這件事的歧視。

《捕風追影》黃德忠的成功證明,年齡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不同年齡段的人羣應當相互尊重、相互學習。

無論是成龍、梁家輝,還是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他們都在傳達一個重要信息,老年人不需要像年輕人一樣纔算是“有用”,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做出貢獻。

所以,《捕風追影》《F1:狂飆飛車》《碟中諜8:最終清算》都讓人感到欣慰,至少它們說明了——老演員依然有市場,老事物、老規矩依然有價值。

中老年不是生命的衰退期,而是另一個依然充滿可能性的階段。就像蔡依林在演唱會上一臉高興地聊年齡:“40歲是個很棒的年紀,如果你還沒到40歲,我跟你說,40歲真的feel damn good!”

四味毒叔

出品人|總編輯:譚飛

執行主編:羅馨竹

聯繫郵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衆號lD:siwei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