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世界Top100!

在追逐夢想的路上

這羣華師學子跨越山海

敢於挑戰未知 與世界對話

開創一場跨文化之旅

在海外升學的航道上

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篇章

他科學規劃

主動突破自我

多維嘗試和積累

讓夢想開花

行動規劃成就夢想

大學期間,朱寬嚴開始系統地規劃留學。他利用假期提前自學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專業課程,並完成了兩段專業相關實習。他參與南網科技公司圖像處理項目,其創作的代碼被納入公司工具鏈,併爲後續項目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在西山居負責自然語言處理項目,爲公司遊戲開發了NPC對話系統,實時反饋調整NPC對話策略,提升了遊戲的互動性。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習經歷,爲他申請劍橋大學奠定了基礎。

2024年11月,朱寬嚴開始撰寫劍橋大學的申請文書。當時他身邊的人都不太看好這次“冒險”,由於是第一次接觸世界頂尖學府,對劍橋帶着名校濾鏡,他內心也有點退縮。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內心的顧慮,他告訴自己:“相信自己吧,不要太在意結果。”正是這種積極的心態,讓他最終決定挑戰一次。

朱寬嚴學習AI Foundation時的筆記和

成功申請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意外的是,第二段實習經歷在學校面試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在研讀申請學院近年的論文時,朱寬嚴發現近期的分支研究是用多模態的檢索器做知識檢索,這與自己實習項目高度契合。面試時,他展示了自己實習時開發的技術文檔與Demo,並提出“推理模塊和解釋性”是未來研究的關鍵方向的看法。這種技術路徑的契合與思想的創新性,讓他與面試官進行深度交流,併成功在面試中脫穎而出。今年2月,朱寬嚴收到了劍橋大學的offer。

長達4個月的拉鋸戰,讓朱寬嚴重新審視出國留學的意義:求學的核心在於知識的汲取,而非單純追求名校的光環。回顧全程,他總結道:績點是硬門檻,但科研與實習也需重視。他建議學弟學妹們,“要專注真正想學的領域。”今年10月,朱寬嚴將開啓劍橋大學的新徵程。他的故事印證——清晰的規劃、多維的積累與鬆弛的心態,終將叩開夢想的大門。

她目標堅定

深入探索 實踐育人

點燃教育之火

“我想點燃那把火”

2024年8月,于思洋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讀研。于思洋對教育學一直有着濃烈的興趣。在珠海市教育局實習時,她切身體會到教育事業的偉大和任重道遠;在中小型教育機構實習時,看到自己輔導的學生學有所獲,感覺自己的付出尤爲值得。這些經歷都讓她更堅定地選擇在教育這條路上走下去。

大三暑假,于思洋前往倫敦大學學院修讀教育社會學課程。在課程學習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這裡的平時作業,例如,教授教導同學們用學到的教育學理論來反思生活的經歷等等,這給了于思洋更多觀察世界及分析事物的新視角。在學習過程中,于思洋不由感慨:“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因爲早有留學規劃,她努力地在專業學習和科研實踐等方面持續發力。她先後在《教育與人文研究進展》(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學報》(Journal ofEducation, Humanitiesand Social Sciences)、《教育評論》(The Educational Review)等國際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學術論文。

在申請時,于思洋認爲對於專業的思考必須體現在申請文書上,讓考覈官可以看到申請者的真心和學習的熱忱。如今,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已學習近一年,于思洋過得很充實。她在探索世界,也在探索自己。于思洋想對同學們說:“Your passion is your purpose!祝願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好這一生。”

他積極迎接挑戰

直面壓力與焦慮

終達嚮往的遠方

以規劃爲舟,駛向詩和遠方

考慮到海外院校課程側重實操、契合金融就業需求,同時結合拓寬專業視野與發揮語言優勢的考量,楊開在大二時就確定了到海外讀研的想法。商科的申研重視實習經歷,他就積極在專業互聯網平臺尋找合適的實習單位。最終,四段在證券機構和私募基金不同崗位的實習經歷讓他在實踐中加深了對金融和商業的認識,綜合實力和個人競爭力也在無形中增強。

楊開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備考雅思,先以積累詞彙量爲基礎,再系統性地刷真題。在寫作板塊,他意識到自己對雅思的評分方式並不瞭解,於是利用網絡資源尋找老師幫助自己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見,不斷提升寫作水平。口語部分則儘可能去刷題庫,針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準備答案,積累自己的語料庫。

楊開備考雅思的筆記

“把時間全部投入到解決問題當中,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在申請的後期,楊開面臨實習、GRE備考和申請方案修改的三重壓力。對於如何平衡實習和備考,他一度陷入焦慮的循環裡。但是焦慮對解決問題沒有用,他用精確到小時的時間安排強迫自己去推進每一項任務,合理利用實習間隙和下班時間進行備考,當一件件待辦事項完成時,就慢慢地逃離了焦慮的循環。

回顧自己的申研之路,楊開認爲自己的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申研是多線作戰,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容易面臨巨大的壓力。他建議師弟師妹們,在申研前做好時間線的安排,精細到每個月,穩定前行的步伐,就能更好到達嚮往的遠方。如今,他依舊保持着時間管理的習慣,逐步規劃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讓生活更有充實而有序。

他刻苦學習 嚴謹細心

用熱愛激發潛力

脫穎而出 成爲新星

熱愛可抵萬難

黃召昊去過日本旅遊,但那時他尚未萌生留學的想法。回國後,黃召昊機緣巧合參加了一位東京大學工學系師兄的經驗分享會。悄然地,留學日本的種子在他心裡慢慢生根。“幸運往往青睞有明確規劃的人。”在準備階段,黃召昊重點突破語言關。大三時,黃召昊從零開始學習日語。他循序漸進學習,先看教科書和刷網課,再練真題,相繼以高分通過日語N2、N1考試。同時,黃召昊重點提高英語聽譯能力,順利通過托福考試。

黃召昊備戰考試時寫下的筆記

日本高校更看重面試成績和專業課考覈成績。憑藉出色的文書和推薦信,黃召昊獲得東京大學的面試機會。他向多位東大老師投遞介紹信,但都石沉大海,這一度讓黃召昊感到沮喪。過了一段時間,他終於得到了一位老師的回覆,這讓他重燃希望並着手寫研究計劃書。黃召昊認真研讀了老師發表的所有論文,確定了有機結晶爲研究方向。他也敏銳地察覺論文中存在一些格式問題,向老師指出疏漏之處,老師由衷讚美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憑藉充分的準備,他成功在一衆面試者中脫穎而出。

留學的最後一關也是難度最大的一關——專業課考試。儘管備考期間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他還是保持高強度的學習,“我在做熱愛的事情,而熱愛可抵萬難。”最終,黃召昊如願以償,通過考覈,入學東大。“曾經,我只是一名觀光遊客,而現在,我已是一名東大學子。”黃召昊寄語學弟學妹:“行你所行,無問西東。”

她始終奮勇向前

歷經無數日夜

書寫赴夢精彩篇章

赴夢異域的蛻變綺章

回顧留學準備歷程,龔雨荷感慨頗深:“人生不應畏懼挑戰,要在挑戰中尋找突破自我的機會。”在大一時,龔雨荷就對海外深造心生嚮往。她清楚,要想在衆多申請者中提高個人競爭力,必須主動出擊,所以,她積極向學院老師瞭解升學的相關信息以及如何去準備標準化考試。

準備留學申請的過程中,她同時面臨着兼顧本科學業的壓力。經過長期的探尋,龔雨荷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高效利用時間方法——在完成校內作業的間隙穿插進行託福習題的練習。除此之外,她還考慮到專業具有軟件工程的特點,利用課餘時間投身編程馬拉松、coding代碼訓練營等項目。

龔雨荷備考GRE時的筆記

本科期間,龔雨荷曾進行了兩次實習,“我的首次實習是在嵌入式系統領域,面對完全陌生的物聯網設備開發任務,我需要快速學習搭建知識框架”。實習期間她不僅交付了網絡診斷套件等工具,更掌握了彙編語言與硬件交互的核心技能。轉戰SAP開發領域後,龔雨荷直面企業級軟件的複雜性。“在ABAP語言環境中,我兩週就完成適應期,這得益於首段實習培養的學習方法論。”實習經歷對龔雨荷有着很大的影響,不僅增強了個人競爭力,而且讓她對工程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用技術解決真實世界的複雜命題。

規劃留學的道路並不是枯燥單一的,面對緊張的學業,龔雨荷也找到了自己的放鬆方式,“我會參加籃球社等興趣類社團,這樣在長時間的備考中也能放鬆自我”。她寄語給準備留學的學弟學妹:“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各方面準備齊全,就沒有問題,一定可以的。”

他自律自強 目標篤定

尋得心中方向

便步履不停

從“學術多動症”到跨界成長

大三剛開始,孫竟淇便已爲海外升學做準備,申請第一關便是語言考試。孫竟淇坦言自身的英語水平並不拔尖,因此他制定了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優先強化提分較快的閱讀,同時通過各種英語片段“磨耳朵”、練習口語。備考期間,他幾乎每晚都到圖書館刷題,最終在四個月的自主備考中取得雅思7.0的成績。

本科期間,孫竟淇廣泛學習多學科知識,積極參加各種學生活動,豐富的經歷不僅使他的簡歷更加“有料”,更讓他在申請階段展現出多維度的競爭力。老師們的支持也成爲他的重要助力,孫竟淇特別提到,科任老師和輔導員在申請過程中都給予了無私幫助——從撰寫推薦信到協助線上提交材料,每一份支持都讓他倍感溫暖。

“我自己好像有‘學術多動症’,對很多專業和研究方向都很感興趣,比如哲學、人工智能、神經科學等等......”孫竟淇笑着說道。他認爲,選擇讀研專業時需綜合考慮興趣、發展規劃以及已修課程與目標專業的匹配度。他建議儘早瞭解目標院校的課程學分要求,通過學校課程、線上學習平臺或學分課程提升匹配度,增強競爭力。目前,他正輔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學線上課程,以進一步拓展知識面。

孫竟淇認爲,信息蒐集能力是留學準備的關鍵。理性篩選信息、綜合評估,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留學的意義不僅在於拓寬視野、瞭解不同文化,更在於通過這一過程獲得切實的能力提升與經驗收穫。”

她深耕留學領域

在擇校與專業選擇上

爲同學們指點迷津

科學指導爲升學搭橋築樑

一直以來,華師爲學子們海外升學提供了專業且全面的支持。以國際商學院爲例,該院採取“大方向引導+個性化指導”相結合的模式,從大一起就定期舉辦申研規劃講座,同時積極搭建海外院校交流平臺,舉辦留學展、組織學生訪校面試等,以幫助學生獲得錄取機會。此外,還全程動態跟蹤學生申請進度,提供面試輔導、應急方案等全流程支持。國際商學院申研指導老師羅柳靜特別提醒,升學路徑應靈活調整,拒絕“一條路走到黑”,同時做好保底方案,老師會全力協助學生探索補申、轉專業或中外合作項目等備選路徑。

對於擇校與專業選擇,羅柳靜建議採取“衝穩保”分層策略。衝刺校如G5、港三新二,需學術與軟背景兼具;穩妥校應匹配自身條件,如GPA 3.5+、雅思7.0;保底校則可選擇錄取門檻明確的院校,如澳洲“標化錄取”學校。針對跨專業申請,學生需通過選修課、實習或科研補足背景短板,例如商科轉CS需強化數學和編程經歷。羅柳靜強調,不同地區錄取機制差異大。如英澳側重標準化成績,達標即錄,學生應主要專注於提升GPA和語言成績,而美英G5、港新則更看重文書、實習、科研競賽等軟實力進行擇優錄取,因此準備策略需有的放矢。

在申請材料準備上,羅柳靜認爲,若學生雅思已達6.5-7.0,可先自主撰寫文書框架,再尋求專業潤色,但簡歷(CV)比文書更重要,需真實突出核心經歷,切忌造假。對於時間規劃,英港院校多采用輪次制申請,混申學生需科學安排,避免因拖延錯失機會。

關於是否藉助留學機構,羅柳靜持辯證態度。她認爲,若學生英語較弱或希望專注提升競爭力,可委託機構處理申請事務,但務必選擇正規機構,且學生自身仍需全程參與,不可當“甩手掌櫃”,保留一定的把控度。而且,留學規劃“宜早不宜遲”。學生應從大一起儘快明確目標,制定申研規劃時間軸,對標院校要求,分階段提升GPA、語言和軟背景。同時,善用學校資源,如參加名校宣講會、預約升學指導面談,逐步攻克申請難題,方能穩紮穩打實現留學目標。

在獲取知識的旅程上

他們踏浪逐風 無畏遠航

願每顆懷揣夢想的心

都能勇敢啓程

擁抱屬於自己的燦爛風景

可選購最新華師文創

華南師範大學文創商店

採寫丨葉天 夏雨菲 陳熙靜 譚雅蘭

賓子揚 顧芊芊 劉鈺萍 翟悅晰

鐘樂怡 唐宜美 鍾燁 李昕琳

攝影丨葉天 曾卓楠 王昭穎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執行編輯丨李昕琳 陳儀娜 張羿

責任編輯丨盧嘉裕 吳建國 陳婧

初審丨沈蔚瑜

複審丨林海岸

終審丨周憲

可以第一時間

瞭解華師最新資訊

我們在場 懂你悲喜 給你力量

校歷丨PPT丨招生丨水電費丨網費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