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比“程又青和李大仁”愛得更深沉,卻沒能重演他們的故事
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關於李子勇和方小薇,一開始我以爲可以重演“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故事。
其實他們愛得比“程又青和李大仁”更深,但偏偏性格各有各的固執和缺陷,愛得越深,誤會越深,生生錯過。
只能感嘆一句造物弄人。
邏輯自洽的成年人,往往有不雙標的好品格,自己是怎麼樣的,會下意識要求別人也這樣。
人們被時代裹挾着,一路向前,有些人嘴上高喊着金錢至上,實則重情重義。
李子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工作只爲錢,甚至去國外行竊,看起來特別不靠譜。
李子勇,會作畫、玩吉他,搞藝術向來屬於奢侈的活動,藝術家都多少有些天然的孤傲。
李子勇的藝術細胞顯然與他少時的家境並不匹配。
他對父親是失望的,母親重病不治更加加深了李子勇眼中父親的失敗形象,並歸咎於父親的無能,再進一步轉化爲怨恨。
所以母親的離世近乎等同於這個三口之家的死亡。
方小薇十幾歲時父母欠債潛逃,留下她一個人拼命打工還錢,在茶餐廳遇到帥氣又講義氣的李子勇。
此刻,這個爲了自己強裝會抽菸的女孩子,便成了李子勇生命裡唯一倖存的慰藉。
欠下爛賬的父母雙雙跑路,方小薇也跟李子勇一樣,被迫脫離校園、提早成爲獨自面對現實世界的“大人”。
重情重義的李子勇爲幫方小薇還高li貸,選擇去比利時走江湖。
遇險被扣之後,不知是重情義怕方小薇擔心還是心思重怕被瞧不起隱瞞實情,李子勇只說國外景美錢多妞好pao不回來了,但內心又希望方小薇也重情重義一直等他。
不再有家的方小薇對“家”有最深的嚮往,對“家人”與“承諾”有着更深的執念。
說好了等自己放學卻消失不見的父母不再是家人;說好了陪自己過生日卻不會出現的李子勇,也不再是家人了吧。
當李子勇以爲方小薇並不需要自己的時候,李子勇就沒了人生方向,於是將自己困於比利時二十年。
隨後,渴望家庭的方小薇戀愛又被劈腿分手。
直到方小薇被出gui被分手,李子勇才又找回了年輕時那個促使他邁步向前的理由。
聽到方小薇失戀以後,李子勇放棄在比利時打下的江山,馬上飛回香港,陪着她安慰她爲她開餐廳。
他們合作的店裡,招牌菜之一就是意粉。
意粉代表方小薇不僅僅是因爲方小薇的廚藝好,更是因爲那道意粉的味道是方小薇獨一無二的代表,意粉把兩人的情誼牽得更緊密。
從賺錢給母親治病、到賺錢幫方小薇還債、再到儘快回港回到方小薇身邊,連接起李子勇前半程的人生軌跡。
但即便如此,因爲當年的誤會始終沒有澄清,李子勇從在心裡默默給方小薇打上“她沒等我,她不愛我”的標籤。
方小薇看重承諾、內心敏感脆弱、自卑、過度善良,她需要一種被需要的,被重視的感覺,所以纔會在被渣男前男友佔了那麼多的便宜之後仍然心甘情願地付出。
但其實我認爲,因爲她太在乎李子勇,太擔心他離開,甚至都沒有質問過他爲什麼食言。
李子勇的“識人”更傾向於看這個人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斷事更傾向於揣測細節就悶聲下結論。
於是,李子勇的超強自我意識“作死”地提到他的一個異性朋友和他表白不成被絕交的故事。
殊不知自己再次踩中方小薇“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的雷區,徹底封死方小薇主動捅破窗戶紙的可能。
李子勇明明知道方小薇很重視承諾,卻對自己留在比利時二十年是身不由己隻字不提。
太過安靜的付出別人未必會懂的,至少你要告訴她你這樣付出過。
至少你要讓她知道你也是她的選擇之一。
在漩渦中,方小薇成了李子勇的新信仰,是巨浪當中唯一看得見的彼岸,是他溝渠裡能看到的月光,讓他咬緊牙關活下去。
以至於到後來方小薇一直照顧他的家人,其實是暫代了“母親”的角色。
再到李子勇和何樂兒交往,這一段戀情在李子勇前兩集的視角回憶裡也勉強能挑出些糖渣子。
因爲被父親庇護一輩子的何樂兒始終還是一個沒有自信、沒有自我、沒有獨立能力的小女孩。
何樂兒自始至終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不諳世事地活在主流世俗觀念及自以爲是構造的假象泡泡中。
或許時隔多年,李子勇已經將對方小薇的愛情轉換爲類似親情的在意和關心。
之後儘管李子勇發現何樂兒吃回頭草之後,就立刻斷得乾乾淨淨。
但他重情重義對朋友幫襯的特點讓他和何樂兒仍有聯繫,而這個做法讓內心敏感的方小薇再次壓抑自己的感情。
此時突然出現的銘南,給敏感、缺乏安全感、渴望家庭的方小薇,最熱切最直接最確信的信號。
方小薇說感受不到李子勇愛她,那是因爲這種愛,帶着信仰,沾染了家人的氣息,愛情的含量太低了。
如果李子勇的澄清能早二十年,哪怕再早三年,在比利時或者剛回香港就告訴方小薇“我當初不能守約回來陪你過生日不是故意的。是爲了幫你還債,我搞錢得罪地頭蛇被扣留了。”
如果小薇能自私一點、心大一點辜負銘南原諒李子勇,或者小薇能夠心機一點利用李子勇的家人來逼婚。
是不是如此,他們就能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但倘若真是如此,李子勇就不再是李子勇,而方小薇也不再是方小薇了。
毫無疑問兩個人都是愛着對方的,這份感情,內斂,也深沉,深入骨髓。
其實只要其中一個人正正經經地問對方一句,“你有沒有想過在一起”就可以解決了。
但是兩個人都想給對方自由,都不想逼迫對方,但其實就是兩個人對愛都不夠大膽。
在這方面兩個人太像了。
兩個人都太在乎,都害怕自己束縛住對方,恰恰真的將對方束縛住——兩個人都不敢往前多邁一步。
我認爲最終的問題就是兩個人沒有、也不夠膽量去捅破。
旁人都看得出來,方小薇自己也知道李子勇爲自己付出了多少,明明兩個人都默認了“李太太”這個稱呼,但始終堅持“他把我當妹妹。”
不問不說不捅破,其實就是不夠大膽,害怕自己受傷的同時跟害怕給對方壓力和束縛。
都以爲對方不愛自己,都不敢將心思袒露,無盡的揣測,最終換來一聲嘆息。
方小薇父母的潛逃,並沒有給她帶入溝渠,是因爲李子勇成爲了她新的父母。
李子勇在自我救贖的路上,也拯救了方小薇。
一種長兄爲父的多元成家,一種同居分室的新型相處方式,超脫出愛情。
他們兩人的相處方式,何樂兒羨慕,誰不羨慕呢?
他們需要的都不過是陪伴,非要用愛情、婚姻捆綁在一起,才使他們反覆在兜圈。
《嘆息橋》,讓我又一次看到港劇所表達的關於人性的掙扎。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之遠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未完待續~
(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嘆息橋上的“一見鍾情”,是少女何樂兒的迤邐假想,瑰麗更虛幻
《嘆息橋》:其實,一切你以爲的避風港都如夢幻泡影,不堪一擊
她是被父親溺愛到不懂自救的人;他是遊不出母親掌心的被禁錮的人
我只能說《嘆息橋》是好劇,但不一定會說“好看”,無言,但有聲
是“嘆息橋”還是“幸福橋”,娓娓道來的故事,動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