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過千層浪 成都數字文創產業書寫“風火傳奇”
“敢於踏過千層浪,奔向遼闊天際。”2月10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突破81億元,截至記者發稿,該片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40。這也是首部進入全球票房榜前40的亞洲電影。
2月13日起,《哪吒2》即將在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上映。據美國IMDb平臺顯示,《哪吒2》未映先火,開分達8.2分。紐約、洛杉磯等地的影院甚至增設午夜場次,以應對觀衆需求。從2019年《哪吒1》橫空出世到續作衝擊世界影史紀錄,折射出中國動畫電影從本土崛起到全球突圍的奮進之路。而這背後,是成都數字文創產業以文化爲內核、以產業生態爲支撐的“出海”新範式。
《哪吒2》的全球吸引力,在於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電影中,由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青銅人像衍生的“結界獸”、用四川方言演繹的喜劇角色太乙真人、竹椅蓋碗茶的市井生活場景,無一不彰顯成都的文化基因。《哪吒2》將地域文化轉化爲銀幕上鮮活的敘事符號,保留了大量成都地方文化特色,賦予電影獨特的視覺魅力和情感共鳴。有專家表示,《哪吒2》講述了一個關於自我認同、價值實現、親情友情的故事,與許多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在地化創作,全球化表達”的方式,爲海外觀衆架起了理解中國故事的橋樑。
從《黑神話:悟空》到《哪吒2》,以“科技+文化”的雙螺旋基因,中國遊戲、動畫作品以極致的特效呈現和獨特的中式美學,蓄力衝破世界文化壁壘。在《哪吒2》中,導演“餃子”對美術製作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做到好看,還對形式感以及如何融入中式美學有極高的要求。電影中,通過3D建模、粒子特效與動態捕捉的魔法之手,《哪吒2》編織出一個穿梭於古典韻味與未來幻想間的奇幻仙境。此外,電影在角色設計中還大量使用雲紋、火焰紋等曲線元素。中式審美將再一次帶給世界一點“小小”的震感。
隨着《哪吒2》的爆火,一個以“哪吒”爲符號的成都動漫生態圈浮出水面。《哪吒2》是一部實打實的“成都造”動畫電影——可可豆動畫承擔核心劇本開發,艾爾平方負責三維場景渲染。除此之外,墨境天合、成都千鳥文化等也積極參與到電影特效、配音等多個環節。而這些公司的距離,都在10分鐘車程左右。比如,參與《哪吒2》特效製作的墨境天合公司與可可豆僅百米之隔,“面對面”協作極大地提升了效率。可以說,《哪吒2》的誕生離不開成都數字文創產業日趨完善的人才鏈、產業鏈和不斷攀升的產業聚集度,一條集“創意研發-技術中臺-衍生開發”於一體的產業鏈已然成形。有業內人士直言:“在成都,只需要10分鐘的路程,就能任意排列組合出一支理想的製作團隊。”
“哪吒鬧海”,其價值遠超票房數字——它走向世界的征程,不僅是單部作品的成功,還是成都數字文創產業從“地方製造”向“世界品牌”努力跨越奮鬥的縮影。“成都造”動畫電影正以“技術爲核、文化爲魂”的雙輪驅動,實現從現象級爆款到可持續產業生態的質變升級。以“哪吒”之名,成都數字文創產業正在書寫新的“風火傳奇”。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