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丟美債後再買回「重壓TMF」 看好價差收益漲!遭酸又一隻債蛙

網友熱議美債投資。(路透)

美債該買了?一名網友在PTT分享自己的投資策略調整,原先均衡配置於SSO、TQQQ與美元資產,如今因應全球政經氣氛詭譎、美債殖利率逼近5%、股市技術指標過熱等因素,決定大幅加碼美國長天期公債ETF「TMF」。此舉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對其大膽重壓三倍槓桿債券的操作表示驚訝,留言在「你會輸」與「你會贏」之間分歧對立,激起投資版一波激辯潮。

原PO指出,美債殖利率再上空間有限,若進一步跌破5%將具備價差收益機會,並強調自身目標爲資本利得,而非領息,因此決定將SSO降至8%、美元部位調整至34%、TMF則加碼至58%,同時仍保留部分輝達ETF以參與成長動能。

不少網友對此策略表示支持,認爲「TMF就是賭急降息,方向清楚」、「CPI若走軟,美債多頭就要來了」、「長債殖利率到頂時就是勝負關鍵」。也有投資人認爲該操作思路有條理,配置明確,「賺價差纔是目的,利息不重要」、「股市高點佈局債券沒問題」。

然而質疑聲音也未曾停歇。有人嘲諷「債蛙又來了」、「破底再破底,美債愛好者前仆後繼」、「想安心卻買TMF?這是鍊金還是玄學」。也有網友提醒「三倍槓桿損耗很兇,長抱容易受傷」、「這波會不會中還得看CPI與川普嘴砲程度」。

也有不少網友討論原PO的操作與心理狀態是否一致。有網友指出,原PO語言中透露尋求避險與穩定的心態,但實際卻選擇高度波動商品TMF,認爲其「知行難合一」。另有人跳出解釋,「TMF這種商品本來就是給有交易策略的人使用,並非單純保守資產」。

總體而言,這場關於「重壓美債正三」的調倉策略大論戰,反映出在地緣風險、政策變數與資產價格波動之間,投資人正積極尋求對應方案,也顯示債券ETF正逐步從避險商品轉爲策略性操作工具,值得後續關注其成效。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