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醫界退休學成漆藝 復興豐原漆藝文化更催生地方文化節

林宣宏多年致力傳承漆藝文化。(李京升攝)

臺中漆藝藝術家林宣宏曾是醫界人員,退休後投入社區營造,更是催生葫蘆墩文化節的幕後功臣之1,他爲振興沒落的豐原漆器產業,拜師學藝從事樹漆工藝30年,多年致力技藝傳承,讓他榮獲百業達人漆器藝術菁英獎,日前也到總統府接受表揚,他希望讓豐原漆藝文化代代永流傳。

林宣宏從醫界退休後,有感於家鄉豐原漆器產業沒落,於1999年參加漆藝傳習班,師承留日的賴高山及賴作明大師,拜師學藝近3年,並結合葫蘆圖騰與傳統漆器,更於2003年成立葫蘆墩漆藝聯盟,更擔任「臺灣漆藝協會」理事長,讓漆藝文化重新興起。

林宣宏學技藝不僅爲振興沒落的豐原漆器產業,更投入社區營造,也從2000年起連續13年策展「葫蘆墩文化節」,發揚豐原米食、糕餅與漆藝文化,近年雖退居幕後,但也讓葫蘆墩文化節成爲地方指標活動。

「電視節目讓他走上漆藝文化」林宣宏說,他30多年前因爲電視問答節目,在詢問來賓豐原葫蘆墩圳的由來,引起他的興趣開始認識家鄉的文化,他才知道早在百年前,家鄉的米好吃到讓日本天皇將古地名葫蘆墩改稱爲豐原,還有50多年前糕餅產業在豐原盛行,更有美國在豐原設置米爾帕赫羅工廠專門製作漆器,當年全盛時期約有3、4000人從事漆器工藝。

林宣宏說,漆藝文化因爲隨着時間逐漸沒落,如今漆藝師剩下不到30位,他希望盡一分心力,纔會開始學成技藝,但天然漆會讓多數人有過敏反應,他自己也不例外,但他決心克服,也終於學成功夫。

也因爲林宣宏不想仿古或仿傚別人作品,他將「漆器」與「瓷器」結合研發出「漆瓷器」技法,特色是在瓷器表面,可以局部上釉、局部上漆或全部上漆,或貼上金箔、貝殼或布料,讓瓷器不再只有單純上釉彩繪。

林宣宏多年致力傳承漆藝文化,也讓他榮獲百業達人代表「漆器藝術菁英獎」,日前也到總統府接受賴清德總統接見表揚。林宣宏說,18年來也自己開辦漆藝傳習班,他說,他每年教25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學生,10多年來至少也有360多位學生,若有1位願意持續投入漆藝,就能將漆藝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