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歐洲回臺等行李見1現象「臺灣是中繼站?」 嘆:國旅沒救了

網友從歐洲返臺,卻發現行李轉盤難見外國人的身影。示意圖/ingimage

日前有網友從歐洲返臺,在桃園機場等行李時,發現班機上雖有不少歐洲乘客,但在行李轉盤前卻只剩不到5個人,因此猜想多半是要轉飛日本,感嘆「臺灣真的只是中繼站,國旅真的沒救了」。

原PO在PTT發文寫道,這趟班機上大約有五分之一是歐洲人,但等待拿行李的人卻不到5個,他推測其他乘客應該都是要轉機前往日本,「飛歐洲時在候機室也看到不少歐洲人,手上還拿着日本伴手禮」,無奈直言:「臺灣根本只是箇中繼站,有夠慘。」

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不少支持原PO看法的網友指出,國內旅遊價格高昂與旅遊體驗不成正比,且住宿老舊卻不便宜、景點更新慢、夜市同質化,跨城交通銜接也不夠友善;相較之下,日本選擇多、服務穩定,泰國與越南則以高CP值吸客,「同樣預算出國更划算」,因此不難理解外籍旅客把臺灣當成過境點。

也有人把焦點放在競爭環境與基礎條件,認爲日本版圖大、文化資產與觀光量能原本就優勢,新加坡、香港的樞紐機場具吸留動能,轉機客願意多停留。多名網友直言,臺灣若要拚觀光,應先補齊基本功,包括外語標示、景點間交通接駁、價格與服務透明度、旅宿汰舊與衛生管理等,「把底子做好,口碑才留得住」。

不過也有不同聲音認爲,臺灣向來不是以觀光立國,與日韓硬碰硬未必務實,加上貼文屬個案觀察,無法代表整體旅客結構。持平者則建議,與其爭辯「要不要觀光」,不如務實區隔策略:一方面把轉機樞紐做強、提升機場服務與過境停留誘因;另一方面針對國內市場優化旅宿與交通體驗,避免國旅被「價格高、品質低」定型。